并不是说只有结局悲惨的女性需要同情,结局不悲惨的也不是那么幸福的。
夏绿蒂(《傲慢与偏见》)是一位有学识有见地知书达理的女性,她的缺点在于长得不漂亮,而且家里也没有什么钱。当一个女性没有丰厚的嫁妆时,她只能等待被人挑选,和金钱家底比起来,相貌,性格和情趣就显得那么无足轻重了,然后如果她还不幸有那么点学识的话,就不得不忍受智商和情商都同样高的丈夫了。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是另类,她是作者幻想出来的完美人物,所以也会有童话般的结局;然而真是生活中只存在夏绿蒂!伊丽莎白的堂兄科林斯先生在向她求婚的时候已经把她的处境说的很透彻了,就是这样的:没有好的妆奁,凭什么让有身份地位都不错的男子选择她们?伊丽莎白放弃了这个有身份地位收入也不错的自卑且自大的家伙提供的储藏室,但是夏绿蒂就接受了,相应的,她也必须忍受丈夫的愚蠢。这样的女性是不是可怜,需不需要同情,见仁见智。
白兰夫人(《红字》)的婚姻是非常不幸的,可能是因为某种宗教或者利益的牵连产生的,反正不是爱情。她以为她远去的丈夫遇到海难去世了,和年轻的牧师相爱,生下了私生女之后被判通奸,受到折磨和屈辱。但是她有无畏的反抗精神,虽然受尽屈辱仍然坚强地活着,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平静和高傲,例如把红色的A字母做成了漂亮的装饰,认真打扮和教导自己的女儿,使她快乐纯真地生长着。
海斯特(白兰夫人)的行为一再告诉世人,她并不需要同情,她不是一个可怜的人儿。如果说她的第一个丈夫导致了她婚姻的不幸,那么她的情人,那位性格复杂,懦弱矛盾的牧师是她遭受人间屈辱的罪魁祸首,他再怎么暗地里自虐都不足以抵消海斯特平日里受到的歧视和侮辱。但是她无所谓,对于丈夫,她寻求解脱,对于情人,她同情理解。
另外还有一位女性也很受到我的尊敬。喀秋莎·马斯洛娃(《复活》)最初的遭遇和苔丝姑娘很像,然后也是被抛弃,她更惨,流落风尘,还被诬陷卷入命案官司中,然后被判去西伯利亚服苦役。这个算是凄惨到了极点了吧。但是她却重生复活了,她认清了聂赫留朵夫的虚伪,自私和冷酷无情,拒绝后者的帮助,在服刑流放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她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海斯特的结局不那么悲惨,夏绿蒂就更谈不上这个程度了,她和牧师有了孩子,以后她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带孩子的照看中了,本来一天当中就看不见愚蠢的丈夫多长时间,现在就更不用花心思了。喀秋莎的故事也给我们看到了希望,不仅是女主人公,连坏人公爵最后也得到了救赎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