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原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唉呀呀!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啊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全篇共二百九十四字。诗人以蜀道山川的险峻为切入点,通过描绘陡峭山势、湍急水流、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荒芜寂静的林木、高耸连绵的绝壁等意象,层层渲染出蜀道的艰险难行。诗中画面交替呈现,山峦之高耸、江流之迅疾、地形之变幻、林木之萧索、峰壑之险绝,无不展现出摄人心魄的力量。作品既彰显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又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深切热爱。
这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借蜀道之险,既抒发了个人豪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又寄托了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关切,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
这首诗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仔细揣摩下来很有意味。如直抒胸臆:“噫吁嚱,危乎高哉!”开篇以三个重叠叹词直抒胸臆,毫无遮掩地倾泻对蜀道高峻艰险的强烈惊叹,将内心震撼直接传递给读者,奠定全诗激昂的情感基调。
又如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上青天”的艰难作比,夸张极言蜀道艰险程度,用超乎常理的对比强化读者对蜀道难的直观感受,成为贯穿全诗的主旨句。
引用:“地崩山摧壮士死”引用五丁开山的典故,传说秦惠王许嫁五位美女,蜀派五壮士迎亲,途中见大蛇入山,拉蛇导致山崩,壮士与美女皆死,山分处成蜀道。诗句借此事展现蜀道开凿的悲壮历程,凸显其形成的艰难。
虚实结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虚写神话中太阳神的六龙车因山高无法逾越而折回,实写蜀道山峰的巍峨高耸,虚的神话与实的山势交融,更凸显蜀道高不可攀的特点。
烘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善飞却难越蜀道,猿猱善攀仍觉难行。借这两种擅长登高攀援的动物都无法逾越的困境,侧面烘托蜀道高峻艰险至极,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行人入蜀的艰难程度。
承上启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前句承接上文悲鸟号林、子规啼月的悲怆场景,强化蜀道给人的心理冲击;后句开启下文对连峰接天、飞湍轰鸣等更险景象的描写,自然勾连上下内容。
动静结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以静态勾勒山峰之高、绝壁之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以动态写水流奔涌、山石撞击的声响。静景奠定险峻基调,动景增添惊险气势,静动相衬凸显蜀道险恶。
渲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悲鸟在古木间哀号、子规在夜月下啼鸣的凄清声响,渲染出蜀道阴森孤寂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行路途中的愁苦与恐惧。
化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化用古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既直接写出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又暗指若守关者非亲信,则险关可能沦为叛乱工具,暗含对战乱的警惕。
互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并非仅早晨避猛虎、傍晚避长蛇,而是“朝夕皆避猛虎与长蛇”,通过互文手法,强调战乱环境下危险无处不在,时刻威胁行人安全。
想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传说太阳由六龙驾车而行,诗人想象太阳行至蜀道山峰处也需掉头折返,以神话想象极写山峰之高不可攀,赋予诗句浪漫奇幻色彩。
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各有侧重。首现关联“蚕丛鱼凫开国茫然”,强调蜀道开辟之难;再现衔接“畏途巉岩”“连峰绝壁”,突出行路之难;三现呼应“剑阁战乱”,点明安居之难,层层深入贯穿全诗。
双关:“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表面描写猛虎长蛇撕咬吸血、滥杀生灵的凶残,实则暗指据险叛乱者像猛兽般残害百姓的暴虐行径,一语双关揭露社会环境的险恶。
反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本善高空翱翔,却“不得过”蜀道;猿猱本善攀援绝壁,却“愁攀援”此山。以两种擅长登高涉险的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困境,反衬蜀道山势的极高极险,通过他物的“难”凸显人行走的“更难”,强化山高路险的感受。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古蜀道那弯弯曲曲、高耸险峻、崎岖不平的样子,被他写得仿佛就在眼前,像一幅惊心动魄的山水长卷。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他不是站在旁边冷冰冰地看风景,而是把整个心魂都抛进这山水之间,借着赞叹那些飞泻的瀑布、吓人的急流、陡峭的山峰和幽深的峡谷,来唱出自己心中的豪情与梦想。这些山水因为他倾注了情感,好像也活了过来,有了心跳和呼吸,显出一种飞动的生命和惊人的气势。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说山高?他就写“上面有高到让太阳神驾着六条龙都得掉头绕路的山峰”;说路险?他就写“山崩地裂压死了开路的壮士,然后才有天梯栈道把路接通”。他的笔力真是能呼风唤雨、驱山赶海!思绪从远古蚕丛鱼凫开国的传说,跳到五丁力士劈山的神迹,再飞到六龙拉着太阳车掉头的奇观,又落到月夜子规鸟的哀啼……这些想象自由翱翔,在诗里造出个天地浩荡的世界,充满了令人神往的奇幻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今天,我们读完了《蜀道难》,不禁我们会思考:读《蜀道难》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其实我们所面临的现实生活有时候挺难的!有求学之路艰难、有求职之路艰难、有事业之路难、有婚姻之路难等,这一切多么像李白诗中描述的境界!李白当年写诗的时候有没有走过这段路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传达出了一种面对人间万难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不管前面的人生之路有多么千难万险,不管脚下的奋斗之路有多少天灾人祸,既然迈开了脚步,就只能走下去,而且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地走完它。虽然有时很悲苦,有时很恐怖,有时很惊险,有时很崎岖,但是可以畏它、怕它、怨它、骂它甚至诅咒它,却永远不能放弃它、背离它、逃避它。今日的漂族”不是正经历着蜀道难”的困境、发挥着《蜀道难》的精神、克服着蜀道难”的恐惧、走着李白那条泛指的蜀道难一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