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岁又有点叛逆的儿子面前,我做的只有尊重他和改变自己。
我们已经在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从直接沟通到以身作则。18岁的男孩正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期,他渴望自主,却又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说教不如经历”,这是一个需要智慧陪伴的阶段。
1.理解游戏背后的需求
儿子沉迷游戏可能不只是“浪费时间”,而是:
· 大学生活适应期的逃避和缓冲
· 社交需求(很多游戏是同龄人共同参与的)
· 高中压力后的过度放松
· 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成就感和掌控感
尝试不带评判地了解他玩游戏的具体内容、为什么喜欢,这可能是打开沟通的突破口。
2. 重建有效沟通的桥梁
你之前的沟通虽然效果不佳,但已经开启了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可以:
· 选择轻松的环境交流:不在卧室或书房正式谈话,而是在散步、吃饭时闲聊
· 先理解再建议:首先表达理解他在大学适应期的困难,然后再关心他的时间安排
· 询问而非告知:用“你觉得…”代替“你应该…”,激发他的自主思考
比如可以说:“我注意到你最近花很多时间在游戏上,是不是大学生活有什么压力,或者游戏里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3.设定合理的边界与期待
完全禁止电子设备可能不现实,但可以共同商定合理使用规则:
· 鼓励自主规划:请他自己制定游戏与学习的时间表,你提供建议
· 关注结果而非过程:明确最重要的底线(如不挂科),给他自我管理的空间
· 连接现实与虚拟:如果喜欢策略游戏,推荐相关书籍;喜欢历史游戏,引导阅读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