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电影《隐入尘烟》以甘肃河西走廊两个苦难之人的结合为题材,讲述了作为个体的人一生无法逾越的苦难。
生命是苦难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接受,与其他因素无关。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谁又能逃脱那架无形的枷锁。贵英是一颗苦难的种子,前半生寄居哥嫂的后院受尽了人间冷暖;而马有铁给世俗的人们深深地上了一课,善良应该是回归婴儿乎的本性。
一、苦难,无法逾越的鸿沟
呱呱坠地,苦难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没有一个人能幸免。作为尘埃里的人类个体而言,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苦难,只是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电影中贵英命运多舛,年少时蜗居于哥嫂的屋檐下,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人过中年,哥嫂为了减轻生活的负担将她与老实憨厚的马有铁撮合,偏偏让他过上了一段有吃有喝的舒适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为了给自己生活带来希望的男人送饭,晕倒在水渠中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电影中我看到的是贵英眼神中的无助,马有铁对生活的希望,可偏偏造化弄人,两个人都消散在尘埃中。现实生活中亦不如此,有些人熬过了多少年的艰辛,但是就在希望的曙光出现之时,失望随之而至。无助的眼神中只能看到不舍、无奈。人们常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所以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但行耕耘,莫问收获”。
二、善良,不可或缺的情怀
当处于人生巅峰之时,不要忘了混迹于尘埃中的个体。善良是一个人一生的选择,无论处于怎么样的境遇。马有铁珍贵的熊猫血救助着一个奸诈的商人,他没有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最先想到的是所有村民的土地流转租金。为了能让每一个土地所有权人拿到属于自己的租金,他三次献出了鲜血。勤勤恳恳为了三哥马有铜干了几十年,他和贵英结婚的时候三哥视而不见。他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侄子结婚需要拉家具的时候没有拒绝拉嫁妆的要求,赶着自己的驴车拉来了嫁妆家具。因为人一生中会遇到多少次不得已的选择,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奢求别人会多少的回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踏踏实实走过的路不需要回首,坚定的向着内心坚持的方向努力,终将柳暗花明。
三、情怀,无法忘却的记忆
电影、电视剧的收视率应该来说是不同喜好群体的阵营划分,不同年代的人对于电影的爱好又有不同的选择。电影《隐入尘烟》中我收看的是剧情中自己所经历过的情怀,留恋的是瞬间的记忆。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记忆来自于童年,而不是成年后的艰辛。狐尤如此,而处于生物顶层的人类必然一生中惦记的是童年时候的情怀。或许是一顿美味无比的午餐、亦或是一张熟悉的面庞,每一个画面都有可能让人热内盈眶。每一个游子回归的并不是一个概念中的家,而是一种情怀和久久萦绕在脑海中的记忆。
隐入尘烟,让每一个有过类似生活经历的个体又一次回归沉甸甸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