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这本书是为了追求慢生活,还是在为自己的慢找借口呢?
总还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心境找书来读。觉得生活的压力大了、不开心了,便总想钻到书中的世界找平静。可是,我找到了吗?
这本米兰·昆德拉的《慢》,完全不是在讲“慢生活”的,而是看起来啥也没说,细想却又觉得说了一堆人的一堆故事。
一本书里可以有关于许多人的许多故事,但没有哪一本可以让你看清任何人的一生,包括你自己的。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如果慢慢看,就真的得要用一生才能看得完。而当下的每一个“今天”,又几乎是在被我们无情地略过。
看看他人的故事吧!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没有那么糟糕,然后学着慢下来把自己的一天天用心过好。
相遇终曲
《慢》围绕着“舞蹈家”和“荒诞”这两个词展开,然后匆匆结束——像两个本不相识的人,在某个人潮拥挤的交通枢,纽擦肩相撞,然后冷漠离开。
书中的“我”站在窗台上,看到骑士和文森特相遇,却几乎没有表现出过多的诧异。然后,骑士乘着马车离开,文森特朝着他的摩托车走去,故事结束。那一刻,时间被两个不同时空的人,向着相反的方向撕扯去——而“我”,究竟是活在二十世纪,还是骑士的年代呢?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漫长的时间,究竟又是如何被串联起来的呢?
人类没有毁灭,而是走向了爱欲与烦恼的永恒循环。所以,慢或者快,真的有太大的不同吗?
我喜欢书中的那句:
“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会天不怕地不怕。”
可我们谁也不是那“谁”,人们存在着的使命,就是要颤颤巍巍地将人类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伪装成爱情的人类天性,由始至终地折磨着每一个人。我们谈论爱情,却慢不下来去拥有。
把自己当成孤立于世界的旁观者时,偶尔还能瞥见一丝历史的缓慢。可是当自己身处其中,要一日日生活时,也就只能碌碌向前、至死方休吧!
所以你问我意义,我还没来得及张口作答,很多人便已奔向了远方去找寻答案。
无限循环中...
我以为,人这一生本就是没有答案的。这世上有万千的人,过着万千种不同的生活,却几乎都同时觉得别人的生活更值得过。人们慢不下来,习惯了追逐彼此,终于都陷入了无尽的绝望循环。
慢不下来,生活成了一场追逐游戏——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人,似乎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金钱是种速度游戏,要去资本市场滚一圈才能长大,厮守着自己的一点存款就永远不会感觉富足......
可是呢?可是生活在哪儿呢?在别处的生活,又有几个人能够最终抵达呢?
我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他几乎总是在讲述着寻常发生,但又讲得比任何人都好。他擅长于细腻的窥探,所以看到了许多当局者无法看到的“慢”的痕迹。
最后,我还是想致敬,永不落伍的爱情,即便爱情是一种人性饥渴的伪装:
“爱情从定义上来说,是一种无功受禄的礼物”
愿我们都能过上无功受禄的慢生活,不必仅仅是与自己纠缠一生。
奔跑的芙司
写作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