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吴军老师的《格局》
现代人都觉得自己特别忙,尤其是中国人,从成年人到小孩子无不如此。
成年人自有忙的道理:单身的年轻人事业还没发展起来,还要在各方面压力下解决婚姻问题;为人父母者不仅要还房贷、努力晋升,还要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跑线上。孩子忙更有理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们从小就被告知现在忙是为了以后闲,但是等待他们的未来几十年其实更忙。
忙碌之后是否有结果,没有人知道。虽然从总体看,“忙碌族”似乎比“清闲族”混得好一些,但是大多数人的付出和所得绝不成正比。其实,方法和效率远比忙碌重要,有时候慢下来、静下心来,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几年前,我的女儿为了在美国申请大学,准备SAT考试。SAT是由第三方教育机构为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设置的一种标准考试,它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教学水平,因此有人将它比作中国的高考。虽然这个成绩只是用来参考,但由于美国好大学在招生时都采用平权法案,亚裔学生如果不考出满分,很难被顶级大学的招生官注意到。SAT的难度远不如中国的高考,但是想考满分却不大容易,毕竟做到完美总是很难的。以我女儿的水平,其实没有她做不出来的题,但是准备了一个月,每次模拟考试她还是会做错几道题,尤其是看似非常简单的数学也难免粗心犯错。这种情况可能很多学生都经历过;每次考试总有积分丢在自己明明会做却做错的题目上,有些人最终因为差了几分而懊恼多年。
眼见高考只剩一个星期了,她不知道该怎么改进,因为考试并不是想着小心谨慎就能做到万无一失的。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能听天由命,但在听天命之前,还是要把人事尽到的。
我问了她模拟考试时做题的情况,又看了她做错的题,似乎大部分错误和做题太着急有关。一些错误是没有把题目理解透彻造成的,但模拟考试的时间足够她理解题目。这种问题解决办法很简单,我告诉她,读完一道题后,等5秒钟(从1数到5)在开始做。她按照我的方法又做了一次模拟考试题,居然全做对了。正式考试时她就采用了这种策略,如愿以偿的得了满分。这5秒钟看似浪费时间,其实让她有机会重新思考题目,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事情,是因为我们太匆忙、太着急,以至犯了太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当我们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时,可以更正很多明显的错误。
在我接触过的几十个国家的人中,中国人是相对急躁的,这可能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有关。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实现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样的环境中,忙碌自然成了主旋律。在很多人看来,忙碌才是自己社会价值的体现,而“不忙”等于不上进,见人都有点儿不好意思,几乎人人都会眉飞色舞、略有自得地介绍自己是如何忙碌的。但是,忙完一圈,人们除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外,其他方面是否比过去更好了呢?真不好说。当然,很多人太忙了,以至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回顾人类的历史不难发现,忙和生活好有时未必正相关。按照《人类简史》一书的介绍,人类曾经逍遥自在的生活了许多万年。在进入农业社会之前,人类并不忙,小时候无忧无虑,漫山遍野的玩耍,长大后虽然要打猎、放牧,但大部分时间是在晒太阳、做游戏、吃吃喝喝和打情骂俏。只要没遇到瘟疫等事件,人类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到60岁。到了农业社会,人类为了糊口不得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忙碌一辈子,虽然很忙绿,但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常常不够吃穿。
人类解决温饱问题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升让人类终于不必为温饱发愁,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丰富。那么,生活应该悠闲了吧?不,自由自在的日子反而终结了,人们在月光下围坐在篝火边跳舞、享受美食和浪漫的时光渐渐变成了历史。单纯从GDP(国内生产总值)上看,现在的中国比北宋时富裕多了,可现在的人们还在为住房发愁,而北宋时代武大郎住的却是有独家小院的两层楼的“联排别墅”——虽然武大郎所在的清河县只能算三线城市,但对一个挑扁担卖炊饼的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按照《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北宋时汴梁生活水平之高,文化娱乐之丰富,不亚于今天的一线城市。在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汴梁城里有通宵达旦的灯会庆祝活动。因此,上千年的技术进步虽然让我们用上了过去没有的东西,但是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闲暇。
在地球上,可能只有人类是唯一不停工作的动物。因此,有人认为,人类所谓的文明进程,其实是付出了无休止劳碌的代价,才得到一个物质日渐丰富的社会的;除此之外,很难说我们是不是富翁。为了活得轻松一点儿,人类发明了很多机器,让它们帮助我们做事情。但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的结果总是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压力更大了。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为机器的异化(或者叫“劳动异化”的第一个层次),即原本应该成为机器主人的我们,最后成了机器的依附者。
当忙绿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却不能让我们找到出路是,我们是否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下的困境: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机器的主人,而有的人(可能包括我自己)却成了机器的奴隶?要思考,就需要慢下来,审视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实,很多事情,我们连做它们的目的都没有想清楚,就在世俗力量的驱赶下随着奔涌不停的人潮匆匆去做了。在这个过程中,物欲与权力让我们进一步加速行走。虽然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每一步似乎都有目标,但是停下脚步一看,自己回到了原点。这就如同在SAT考试中,题目还没看清楚,还没有理解,就匆匆开始做题,生怕做不完。实际上,我们绝大部分人在工作这个“考试”中缺的不是时间,而是思考和效率。那些每天在手机上花掉2小时,5分钟就低一次头的人,以及经常能够抢到几元红包的人,是没有资格说时间紧的。
怎样能生活得更好,工作得更有成效?我的做法就是慢下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想起出发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做事之前抬头看看纯净的天空,沉静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我经常提醒自己,凡事要满三排。有时候周围的人让我做决定,我会说:“我现在脑子不工作,让我明天再回答你。”因为我不想太匆忙做决定。事实上,第二天我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倾听。慢慢做出的决定,和匆忙做出的决定常常是不同的,当然也是更好的。
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很多人做得一大半事情是有头无尾或匆匆结尾的。喜欢多做事,多少和人贪心的本性有关。一个人想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是很难的,得有些不寻常的本事才行。我很佩服圣方济各,他有高尚博爱的胸怀,能够视世俗功名如无物,可以心安理得地过简朴健康的生活。
我自知做不到像圣方济各那样清心寡欲地去生活,因此从不建议任何人那么做,毕竟我们不是圣徒。但是,我们可以像他那样,从大自然、从生活本身寻求无穷的乐趣,而不是匆匆过完一生。当我们做事慢一点,少走点弯路,多花点时间享受浪漫时,我们便能使自己时不时地沉浸在奇思妙想的长河中,畅游在人类知识和艺术的海洋里。这一点,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旧约全书》中的《诗篇》第46章第10节上写到:“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既然我们不是神,何不休息休息,不要那么匆忙,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