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其实,这就是一篇缘起
[好为人师],是多年前批评我师傅的时候,我“赠”给他的原话。多年之后,他在某985大学当博导,我在某高职当“孩子王”,但是我似乎也被传染了“好为人师”这个“毛病”;似乎,总有很多话要说,总想对某些事情发表见解。我想写一些文章,拿给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看,虽然有些时候知道面对他们的眼睛时,应该说些什么,但是要将面对面的交流转化成为文字的交流,则需要时间。所以,文字拿出来一直不出来,我突然觉得有些话,应该尝试着这样去说,也许这些话不一定能够得到他们所愿,让我送,但是,尽其所能吧!
从教近二十年,课程、讲座、专栏、专项,做了许多与言、行、德相关的事儿,但每到秋季,尤其是一届新的学生入学之后,总会涌起很多“说话”的欲望。
也许他们不听,但是我却想说。
只是工作的时间里,面对面的交流较少,一对一的交流也很少;但是却有很多话想对小朋友们说。我是喜欢用演讲的方式来传播理念,因为有好的理念才能够正确行为。而在一些课程的实施中,也有不错的反馈。
那么就应该用一种可以持续应用的陈述方式,将思想和理念做一个归纳,逐步的展现出来。
所以会有这么一个专栏,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02 这个专栏,原来不叫这个名字
做为一个策划人,我原本给这个专栏起了更加炫酷的名字(此时已经弃用,就收藏起来,挪用他处),但是后来萌生出了“与生书”这三个字,就觉得天然的契合。
和中学时所学的林觉名的《与妻书》的命名颇为相似。
“与给某人的信”,多么动人的词语组合,于是就把这个定了下来。
关于专栏标志,还在设计中。我有一位老朋友,相识已近二十年;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所以我就把设计的事情交托给他了。
在我的规划中,“书”这个字,应该要用繁体字,这样才显得层层叠叠,可以反复阅读,不断推敲。
“与”字,一个介词却有了动词的韵味; “生”字,一个独字却可以代表一群人。
所以说,应该要好好设计。
03 想象它未来的样子
在一系列的文章里,要说些什么呢?
我本身是个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学工队伍中的一员;当然也有自己专业发展方向;还有自己兴趣的一些研究领域以及实践领域。所以说,在“杂食动物”的视野中,有太多东西的可以写——来源的素材是多元的。
但是,回归到读者本身来;我希望能够写给大学生看,但是又不仅仅是大学生来看,因为有些人虽然走出了象牙塔,但是依然渴望着学习、成长、改变,只是错过了很多学习的机会,那么我希望能够透过文字去帮助到他们。
所以我会设定“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为读者,那么可以谈以下几大块:
首先是目标,也就是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理想,有什么样的规划?如果没有理想和规划,那么怎么去找到自己的目标,怎么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这里也会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这是必需要谈的问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基础。
其次是行动,涉及到的内容就是怎么做。如何有效的学习,如果有计划的生活,如果享受快乐,如何保持愉悦?这些都会是探讨的问题。当然,时间管理必然会有,而且是重要的一环。自我管理也会有,还会谈及到习惯养成、刻意练习等。
再次是思维,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可以包括所有方方面面。我想会是以一个分享的方式来谈收获,可能来自于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首歌,很多的东西细细思辨之后,都会成形成新的内容。
04 我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一系列的文章呢?
这个系列文章的写作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战斗。
因为,有太多的话要说(见上一节所列举的内容);而我又是个絮絮叨叨的人。可以预见的是,文字工作量很大。
在2017年剩余的时间里,还有几十万字的工作量;而现在又要加上这一个系列文章的启动。
这似乎是一个漫长,甚至可以说没有胜算的战斗。
然而,我信奉“烂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既然想要去做,就从迈出最简单的第一步开始。最近翻看《微习惯》,发现了小微习惯所带来的惊人改变——更加坚定了我对“烂开始”、“小目标”的认同。
所以,我决定每天可以试着写一些文字; 用一个固定的云端的平台来写。
我做一个小小的测算,如果每天写500字,那么坚持写一年,就能够完成15万字;这应该够用吧。
05 你可能是谁,你可以怎么参与呢?
文章到了第四部分的时候,其实可以划一个句号了。因为开场白不能说太多,否则会影响到主题。
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留下一个线索,能够进行继续的交流。
在这里我,我想谈谈与各位读者设定一种交流方式。
首发,在简书。有简书的帐号,或者用微信关联一个,就可以直接在里面进行交流了。在简书里,还有我之前写的一些文章 。
然后,我会在微信公众号上面发布。可以在里面回复,或者看简书上面的微信来进行沟通。
反馈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的三个部分:
一是哪些内容你看了舒服,哪些内容看了不舒服,或者有什么话要说。我会认真的去读回复,思考提出来的新的问题。
二是希望能够交流哪些问题,或者在哪些方面给帮助。我想,在我会的范围内,我会回复的;而如果是我不会的领域,我也争取给建议。
三是直接发一些原创的文章(自己写的哦),我可以酌情使用。使用的过程中,当然会注明原创者——如果你发给我,我就视为你同意让我引用或者发布。
目前来说,没有稿费;因为没有人给我发稿费。
嗯,这就是第00篇,写在《与生书》正式开始之前。
只言片语,聊表寸心;愿有微光,伴你前行。@姚石之言
如果有触动到你,请留言给我;点赞与留言是最大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