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老电影,看到评论说这是部洗涤心灵的电影,看了让人感叹当时人心的纯净和美好。只看了开头就不再看了,马啊羊啊有啥好看的?不看。最近,好友在抖音的推荐下,看了这个电影,看完之后,强烈向我推荐,那就看看吧。
电影中秀芝是从四川逃难到甘肃的人,自己的命运在陌生人手上,碰到了好人,还没见面就领了结婚证,:“媒人”代领。结婚简单得令人羡慕。
秀芝说自己命好。因为嫁给了好人。要是我的话,可能会抱怨社会的动荡、抱怨命运的不公,如果虚荣的话,还会嫌弃男主许灵均的穷。
秀芝眼里的好人:正派,相信社会主义相信党,会疼人,勤劳。
而且,许灵均一直在看书学习。读好书就是不断打破旧的自我,就是成长。
许灵均何尝不是一个命好的人呢?遇到了热心帮助他的村民,遇到了勤劳善良、把心扒给他的秀芝,还有千里迢迢回来找他的爸爸。国家也为他平反了,自己当上了大家都尊重的人民教师。
在他人生的转折点,一是被定性为右派,从吃穿不愁和志气昂扬的学生变为流落异乡的“孤儿”,郁郁不得志,会因为村里大婶的一句“吃饱了不想家”而落泪。二是成为合格的牧马人,自己跟村民、马儿和草原都有了感情,融入了异地环境。三是与秀芝结婚,相爱相亲,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四是被摘右帽,让他摆脱自卑,也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
在另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本可以选择跟父亲出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
但是他追求的不是财富自由,他珍爱的是妻子,是故乡,是家国。他是有信仰的人。
每个时代都有心灵美的人,也有恶人。现实生活中,应该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十足的恶人。心灵里总有阴暗的地方,别人我不知道,我知道自己说过谎,偷过东西,也说过脏话。我之所以还没有变成坏人,是我的善多于恶。那些恶的想法不敢见光,藏起来了。
那时穷人更多是真的。那时的人爱笑也是真的,“老许,要老婆不要?”说的人和听的人都笑了。
记得高中时,有位语文老师说:“比物质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相信了。但现在会想,是不是因为满足了物质的富足,后退而求其次,追求精神的富足?其实,真正精神的富足不是知足常乐那么简单,甚至知足也是不容易的。
我无法判断那个更重要。吃不饱的时候,物质更重要,吃饱喝足后,精神更重要。但也有不食嗟来之食的人。
电影中邻里之间拉家常的场面好温暖。晚饭后,小孩子都来到许老师家里写作业,家长们谈论着知识的重要性。这种人情味是手机不能带给我们的。
郭大叔,我不要老婆,我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