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首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面讲述了五种阶级的人群。

第一种,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付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第二种,中产阶级。

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态度:在受到外资和军阀打压感到痛苦的时候,他们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革命的高潮到来,无产阶级对于其裕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第三种,小资产阶级。

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阶级。

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他们在这一阶级中占少数,总有发财梦,想上中产阶级,是小资产阶级中的右翼。

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他们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不让他们发财。他们对帝国主义,对军阀不满,但是怀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取了中立的态度,但绝不反对革命。

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他们原先好些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基本生活。他们这一类人在精神上感觉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种从前和现在的对比。他们的人数在这一阶级中数量不少,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

第四种,半无产阶级。

此处所谓半无产阶级,包含:

㈠绝大部分半自耕农,㈡贫农,半自耕农和贫农人群数量众多,经济状况有上中下三个级别,半自耕农>贫农。而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分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可以干些杂活勉强维持生活;另一部分是,即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出卖一部分劳动力也所得无几,更有债务缠身,是农民中的极艰苦者。

㈢小手工业者,小手工业者虽然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但是一种自由职业,往往需要出卖自己的一部分劳动力,经济地位和贫农不相上下。

㈣店员,店员是商店的雇员,薪资微薄,但生活负担重,经济地位同小手工业者和贫农相当。

㈤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小本小利,吃着不够,地位和贫农相似。

第五种,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也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工业无产阶级,中国因经济落后,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二百万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工人,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奴役下的。

他们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开展了多次成功的罢工运动。

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第一,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集中。第二,经济地位低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对待。

第二部分,都市苦力工人,以码头搬运工和人力车夫占多数,经济地位如产业工人,不如产业工人集中。

第三部分,农村无产阶级,如长工,月工,零工等雇农。此种人在乡村中是最感困难者,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农处于同一要紧地位。

第四部分,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者。这类人数量不少,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是他们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对这类人引导得法可以成为一种革命力量。

毛主席文词严谨,详细,列举完整充分,论点明确,论证充足。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年轻时对社会各阶级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仔细辩证当时中国各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推动和作用。

当时毛主席只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但是他对社会的洞察却是深刻的。他的辩证思想和从实地实事调查的作风直到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向伟人自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