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曲园,绿肥红瘦,浓荫中一点紫色几许石榴红花,被摄影高手捕捉定格。
上一次走读曲园还是一年前的清风高洁菖蒲展,而今年的曲园菖蒲展是5/21-5/26,菖蒲已经撤离,纱幔还在随风飘荡。
俞樾、俞陛云、俞平伯,从晚清到现代的三位大儒故事,我们品读得有滋有味,俞樾的朴学我们其实并不懂啥,俞陛云的《诗境浅说》还可以聊聊,最有意思的是《红楼梦》,从1920年赴英留学的海轮上的阅读和痴迷,到1923年出版《红楼梦辩》,俞平伯成为新红学的代表人物;1953年出版《红楼梦研究》,名利双收,当年九月作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俞平伯的人生达到巅峰,可是不到一个月之后,俞平伯摔到地狱,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被公开批判的大知识分子⋯⋯
住宅部分的第三进就是大厅—— 乐知堂。
“乐知堂”之名,俞樾在《曲园记》中说:“取《周易》‘乐天之命’之意,颜其厅事曰乐知堂,属彭雪琴侍郎书而榜诸楣。”曲园建成时俞樾55岁,五十而知天命,乐天而知命。
乐知堂的匾额原为曾任兵部尚书的彭玉麟题写。彭玉麟把孙女彭见贞嫁给了俞樾的孙子俞陛云。可能旧匾已毁,现堂内匾额由古籍版本学家、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补书。
匾下一幅中堂,画的是俞樾坐在松树下凝思。两旁悬挂俞樾自撰的对联:
积累譬为山,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功德无倖获,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由苏州现代书法家谭以文题写。
上联说,知识的积累好比堆山,积累一寸是一寸,积累一尺是一尺,只有长期努力不懈奋斗才能成功。
下联说,坐禅修道没有侥幸,好比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很开心地发现,即使一年没讲曲园,即使我只是昨天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复习了一下,走读内容还是烂熟于心。看来记忆力没有衰退!
回家读了五回《红楼梦》,然后快速读了一个小说,晚上背了30首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