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作于1794至1796年,作品21号。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据说这部作品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和海顿的保护人。
引子为柔板Adagio molto,共12小节,速度88。
第一小节从F大调导音到主音,第二小节C大调导音到主音,第三小节G大调导音,第四小节第一拍落在G大调主音上。这9拍像懵懵懂懂,逐渐醒来的样子,摸索着找到了G大调的主音。
可是,第四小节第三拍的F音又是还原的了,这就又带来了疑惑,这个旋律到底是G大调还是已经进入了C大调?
第五小节开始,出现在一二提琴上的旋律在C大调上进行,而低音和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分明又在强调着G大调的低音进行。这种分裂说明还在摸索,还没有找准方向。
直到第七小节低音明确地出现了G大调的属音、导音,第八小节直接解决到G大调主音上,而主旋律也似乎更加坚定地呈现在C大调上。
第十二小节,所有的弦乐都统一在G大调上了,因为弦乐的F音都是升高的,但有意思的是,木管和圆号的长音还在C大调上,它们的F音可没有升高。好在,分裂马上就要结束了,如果这个分裂再长一些,可能听众的精神就要分裂了。这一小节最后半拍,终于呈现出C大调的特征来了,如果还不放心,那听听下一小节吧,第一个音就是坚定无误的C大调主音。
这个引子很有深意,贝多芬从24岁开始创作这部作品,大概到26岁完成,但首演已经到了30岁了。这中间,贝多芬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子,成长成为在维也纳小有名气,能够独立生存下去的青年音乐家了。虽然已经有“热情”奏鸣曲和两部钢琴协奏曲面世并获得了好评,但交响曲这还是第一部,到底该怎么写,怎样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并且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来,还需要思考和探索。我们从对引子的听赏中就能感觉到这种感觉,一开始是彷徨无助,逐渐找到一些方向,但 另一种力量的又在不懈地拉扯着,好在这是贝多芬,他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12小节后,他就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