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地看完了蔡崇达的四本书了,从皮囊到命运,再到草民,最后是这本最近才出的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这几本书虽然写的内容不同,却都从他的家乡出发,紧紧地缠绕着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他写了阿太、外婆、母亲、父亲,他的那些同学们,他家乡的那些人,还写了他养过的小动物们。
他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时担任《生活》月刊《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现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编。此外,他还是“服装品牌孵化器”MAGMODE名堂的创办者。
他已经是在城市里生活得如鱼得水了,为什么他的笔触却总是伸向家乡,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好像一直没有离开过那里,他的思绪、回忆、情感都总是在指向那里,那个有着两个码头的小镇。
我没有看过他除了这四本书以外其他的作品,不知道他是怎么样写其它的事物的,只是在这几本书里,他的笔触越来越平实质朴,竟然像是白描的铅笔画,黑白两色勾勒出线条,大片地留白,几乎没有华丽的句子和结构,却在某些地方轻薄锐利成刀锋,一击正中人的泪点,让人突然中招,泪如泉涌。
在他的平淡平静文字里,细想他写的大部分都是关于生离死别,一个个的人在经历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后,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离开,让生的人去面对失去。他写了很多这样的经历,从陪伴的开始,到陪伴的过程,到失去。人生不就是一次次失去中成长的吗?成长是一次次地痛苦又治愈,撕裂又合拢。
还有努力和失败,在他的笔下,人都经历了不可思议的难,却仍有一股子劲头支撑着,不服输不甘心,好像不是靠爱而活着,反而是靠着气愤和抱怨活着,靠着一口气活着。
家乡的贫瘠,人们的贫穷,对生活不时打过来的浪,无可奈何,却仍要将日子继续,不管怎样。要和世界搞好关系,要把自己处理好,因为除了风浪,也有风和日丽,也有红霞满天,还有亲人、爱人,有难以放下和割舍的情感。
命运这样残酷,生命却如此强韧。
一棵草看上去柔弱无力,却经得起很多很多的艰难,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它总是会春风吹又生,枯时自枯,荣时又荣。何况很难看到一棵单独的草,它们总是长成一片一片,在树下见红缝插针,在任何有点可能的地方生长,只要扎下了根,就无所畏惧。
或者在都市生活的蔡崇达,根依然是扎在家乡的东石镇上,他一天一天生活下去,努力的动力还是来自于家乡的亲人、家里的物件、家乡的风景,他的力量依然来自于家乡的人和事,那个教会他生死、陪伴、离别、尽力的地方。
反反复复被书写的地方,对作者总是意味深长。
对我们感觉是差不多的地方,在新疆的阿勒泰,李娟却写了春牧场、夏牧场、冬牧场。不就是草原吗,不就是放羊吗?怎么就能写出这么多的体验和感受来,那些草原上的一切,不仅仅是喂饱了羊的胃,也一点一点浸入她的精神,给了她一个持续提供能量的源泉。
羡慕他们,有这样一个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频频回首的地方,有这样一个不管生活怎么样,都会过得去的能量宝库。其实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家乡,也有着自己生活的环境,或者是山边或者是海边,就算是在城市中心,也总会有花草树木在周围。
是我们太过于迟钝,意识不到这平常的所在,已经是幸福的样子了。要借由这些书,这些内容的提醒,让自己深入真正的生活,看到身边的人和事,而淡化掉自己的得与失。
当我们拥有时,也意味着失去。我们总会失去一切的。
当我们痛苦时,要知道痛苦也是会过去的,我们总会笑得出来。
人生要失去那么多次,怎么办啊?
阿太说:那就在拥有时用力地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