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能看到那些纪律特别好的班级,老师在教室里表情严肃,目光如炬。这就是所谓的“盯班”。有经验的班主任每天早读前早早就到达教室,与那些早到的孩子们一一道一声温暖的“早上好”,并要求他们“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在午写前站在教室里安静看书或写字,唯一的要求是学生进入教室就自觉拿本子开始安静写字或者值日生默默保持卫生……在班主任的陪伴下,在这短短的预热中,无论哪个科任老师去组织早读或者上课都会极其容易。
没有课的时候,他们也会积极“巡堂”,看看有没有学生钻空子分心走神捣乱搞怪;大课间,对班级集队要求“快静齐”,“盯”紧是哪个调皮捣蛋的小鬼不守纪律;遇上自习课,虽然有老师看班,根据日常表现介入班级管理,及时与自习课上不够自觉的学生在教室外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在全方位的盯班模式下,班级的纪律与卫生一定会有所改观,学生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那么,教学任务繁重的学科老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事无巨细地“盯”班呢?
第一、善于借力,分板块分时段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大致包括五大类:纪律、作业、卫生、考勤与集会。作为班级的大总管,若想事事亲力亲为,那必然是不太可能的,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借力,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长(分管考勤)下设纪律委员(分管纪律)、学习委员(分管作业)、卫生委员(分管卫生)、体育委员(分管集会),每一个部门还可增设助理小先生,以期全覆盖地管控好班级各项事务。每个部门如何去做事,需要班主任开展专门的培训。
为班主任推荐:张玉石老师、钟杰老师的著作或公众号,可以找到相应的班干部培训课程。当然,班主任不能一味奉行拿来主义,一定要结合班委会遇到的问题及实际困难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
班委会确立之后,就要分时段来进行分工合作。如早读前,学生委员要组织各科科代表及组长收取各科作业;纪律委员巡视教室,登记补做、抄袭作业或闲聊现象;课间,班长及助理小先生对不文明的言行,如爆粗口、追逐打闹等行为予以制止或登记;集会时,体育委员对于集队拖拉或随意讲话的现象予以提醒或登记……
很大程度上,班委会并不能代班主任执行班级管理权限,一则能力和精力有限,二则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班委只需如实登记各类现象,由班主任及时跟进处理。
最近学校一直在抓课间秩序,老师们下课不妨在楼道里和学生谈谈心,顺便用犀利的眼神“盯”一“盯”那些不遵守秩序制度的学生。
如此一来,班主任不仅无需时时紧盯,但仍可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发展建立基本的保障。
第二、结合班情,制定阶段性的特色发展小目标。不要求班主任老师全身心扑在班级,毕竟一个老师,首先要活出自己,活得阳光而幸福,才能让学生也具备阳光思维,练就幸福力;此外,一个人最理想的境界是从他律走向自律,班主任的“盯”是为了未来的不“盯”。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班主任可根据班情,制定阶段性的班级发展小目标,如一周时间打造无尘教室;一周时间创设班级早读品牌;一周时间主抓文明用语;一周时间做到集队“快静齐”;一周时间确保作业保质保量上交;一周时间提升课堂专注力;一周时间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当班级每一周都有足够聚焦的又可落地的发展小目标,班主任的“盯”班也就有了抓手,班级的学生也就有了明朗的努力方向。当然,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已经达成的阶段性目标,在下阶段还需跟进落实。比如前段时间我们抓的大课间快速安静集合,当时成果显著,可是老师一放弃“盯”,集合又变得又吵又慢;而对于一周时间无法达成的阶段性目标,那就接纳班级的缓慢进步,再多花一周、两周又如何?
如此一来,班主任不必为了成全学生而累倒自己,学生们也不必如无头苍蝇一般不知所措,班级也就朝着师生共同的愿景有序发展。
第三、坚持暮省,在复盘与反思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高年级学生可写简短反思:“我有哪些困惑?或需要什么帮助?”内容可以是心灵上的困惑,学法上的阻碍,还可以是班级一些不良言行对自己带来的干扰。通过这一项内容,学生既可以向内疏导情绪,又可以向外排除干扰,从而保证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低段老师则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我今天学到了哪些?今天自己有什么进步?或者自己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
借由这项内容,老师也能更为全面地了解到班级的一些隐秘的纷争,譬如同学之间纠缠多年的积怨、男生给女生取侮辱性外号,甚至前后桌之间因争地盘而心生嫌隙……这些看不见的伤害看似是一件件小事,但如果不及时疏导,那就会给受伤害的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层解不开的结,直到彻底崩溃。
作为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多“盯”班上的每一个个体,从根源解决问题,才能助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活得阳光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