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提亚的家庭治疗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我第一次听到时候是诧异的。其实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但是真正和亲密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会生气发火。回忆自己吵架的经历,那时候才知道自己原来有这样的一面。一直否认自己是这样的人,但是看到“冰山理论”,意识到生气吵架时的我就是自己性格的另一面,只是和谐的氛围里,水面下的冰山没有被激发出来。
赖佩霞在《找一条回家的路》的演讲最开始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可能从来不知道自己是那么小气,那么小心眼,甚至于是那么的恶毒。我本来也从来不相信,直到我结婚之后,我开始回过头去看,才知道我到底有多凶恶,这些年到底我做了什么。”
为什么“有情人很多,快乐的不多”。
指责和谩骂是亲密关系的头号杀手,这就是我们冰山下性格的暴露。我们都不喜欢争吵,谁愿意和最亲近的人吵架,那么为什么吵架不能避免呢?
第一,肾上腺素上升。
肾上腺素上升是一种瘾,就像喝酒会上瘾,抽烟会上瘾一样。吵架也会让人上瘾,因为上瘾,不能控制,以至于到吵架谩骂甚至是家庭暴力,这就是来自于我们身体的原因。吵架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争一个对错,大声说自己是正确的,拼命维护所谓的正确。
这个问题在和父母交流过之后,告诉我,家人没有必要争执对错,需要的是互相让一步。有的时候我们简单的一句说:“哦,你是对的”,这样我们可能就化解了一个争吵。
第二,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一样的背景
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复刻版,我们身上有太多父母的影子。我们在从小的教育当中,都在潜移默化的从父母身上学习很多。在发展心理学对亲密关系的认识中,两个人的关系可以形容为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的形成就来自于我们的童年,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中更多的是拒绝或敌对,有可能孩子会表现出回避型依恋,就是会表现出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有提到,我们并不会被动地受童年的束缚,因为依恋的类型不断地收到成人后的经历的影响。依恋类型也可以习得,比如一次悲痛欲绝的分手可能让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一段如胶似漆的恋爱也能慢慢让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戒备亲密感情。在两年之内,足有三分之一的依恋类型可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所以,虽然不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形成的作用,但是亲密关系的历程不会停止。我们在生活中会不断重塑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类型。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前,我们有那么多研究身心灵,或者研究爱的书籍,我们我们自己多做一些功课,有意思的改变这个态度,会发现性格脾气都可以慢慢变得柔和。
第三,我们不够爱自己
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养不出一个快乐的孩子,因为孩子没有榜样的力量。一个不快乐的丈夫没有一个快乐的妻子,因为妻子的快乐无处分享。爱别人的前提应该是爱自己。
一个人爱的源头来自于自己。一个人生气,不能把原因归于他人。如果很难理解,可以解释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是事件本身不同,而是看事情的人不同。内心的平和喜乐都是自己负责。
人生的秘密是,你越是能与自己的源头和睦相处、就越能爱他们,你的人生就会越顺遂。不要以别人的作为当借口,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
我们都不是小孩子,过了随意撒娇任性的年纪。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是渴望爱的孩子。问问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孩,你为什么不快乐。在伤心难受的时候,接纳这个小孩,慢慢安抚,爱的源头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