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诺的《尽头》,印象很深的一段话是他谈对写作的看法。他认为写作并不需要准备好主题,准备好了思路和框架,有了写作的灵感,才能够去下笔。有时候,思绪是随着写作的过程慢慢整理,人的情绪也会随着文字而改变。所以,尝试慢慢每天去写,让文字来找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找写作。
读书快一年的时间,对自己改变很大。起初是功利化读书,希望可以通过发展写作来成为第二职业。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种类不限,历史,艺术,小说,音乐,全部都涉及后,个人感觉读书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五官和灵魂是一体的,好的书籍,首先带给人的一定是审美的提高,思维方式的提升,生活趣味的改变。眼睛看到了好的东西,就会自然产生分辨能力,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时间该投入到哪里。
一年前,kill time的全是真人秀和一些美剧,电影。例如《向往的生活》追了四季,一集不落。今年第五季,又去看了几眼,突然觉得索然无味,除了对张艺兴萌萌的性格比较好奇外,其余的没有任何兴趣。看一群人在镜头面前做饭,发呆,聊天,我不知道我之前从中获得了什么。想想,大概就是一种生活的窥探和陪伴吧。但是今年,突然有种感触。真人秀节目,即便是在很生活化的场景中,面对如此多的镜头,从人性角度出发,大抵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真正的放松自然。即便有,这也是演员的演技能力吧。我们想从中窥探到任何有关人的真实,大概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回到电影。自从看了毛姆的小说《面纱》,从而再重新看了同名电影。除了演员比较养眼外,能够从中得到的触动实数乏善可陈。很多细节,人物内在心理的微妙变化,无法展示,就像徒有一个骨头框架,但没有血肉的填充,干扁扁的停在那里。自此,对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也就绕道了。国产电影,更是如此。
近两日看了豆瓣评分高达9.4分的《绝命毒师》。勉强让自己坚持看完了第一季,我承认电影大体构思情节还是不错,演员也不错,很真实。可是看到第二季,就感觉纯属kill time了,没有让自己内心能量充实和提升的触动,果断放弃。
黄昏时分,看了半个小时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内心欢喜,文字给到人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感,作者仿若一个真实的人,就陪在你旁边,给你一些智者的唠叨和调侃。
想想,还是喜欢读书。给人带来最大的成长和触动,也只有书籍可以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