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允许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做得不好。
像很多人一样,我最初不太喜欢尝试新的东西,不是因为新的东西没趣,或者是很难,而是因为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在他人面前出丑的囧样以及那种难受的感觉。或者自己有时候做了尝试,却和想象中的相差甚远,与所谓“好”的标准相差太多,然后会觉得自己不行,看不到希望所以就放弃了。说白了是自己的羞耻感和爱面子在作祟。
但是我发现某些人却似乎天生勇敢,喜欢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更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还记得初次见到他尝试时的囧样和丑态,但是他似乎完全不在乎,自娱自乐的在探索,不断重复。一个月后再次见到他,当他又说自己要表演的时候,一开始我都甚至为他感觉到不好意思,为什么这么烂的技艺却还敢表演。然而,当他开始真正表演的时候,我惊呆了,这完全不是第一次的水平啊,简直达到了专业的程度!
我问他:“你怎么做到的?”
“你要允许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做得不好”
我大学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学打篮球。最初的时候看到同学朋友在场上个个娴熟的运球和投篮我总是心存迟疑,觉得如果我这种初学者上场肯定会丢人,所以每次都是当观众。有一次他们缺人了没办法,就把我硬生生的拉扯上去充当了队员。我笨拙的接到球后又传了出去。
我为什么不允许自己开始的时候做得不好呢?
于是,我接受了自己打的很烂的这个事实,却惊奇的发现我还是非常热爱和享受打篮球的过程的。于是在课余时间我拼命的练习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慢慢的我也能在球场上任意驰骋,更加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了。
我仍然清晰的记得自己读研时第一次写英文论文的情况。在准备阶段,相应的实验已经做完,也读了很多相关文献,但是就是没有动笔。每次别人问起来都回答说自己还没有开始写。真实情况是自己很心虚,怕写不好,不敢动笔,也动不了笔。这样一拖几个月就过去了。我想再这样下去就玩了,没办法,写得差就差吧,至少我可以写出来。接受了这个事实,我心态也平和了。开始动笔后,每天写一点,没想到一个多星期就完成了初稿。虽然我知道写的不好,但是我完成了,并且通过后面的修改文章顺利得到了发表。
对啊,我为什么不允许自己开始的时候做得不好呢?毕竟人都是可以慢慢进步的。
此后我再也不惧怕科研论文写作,甚至喜欢了。
深刻记得在研究生期间自己抑郁症八个多月后,整个人的理解和阅读水平已经降到了极致,可以说是连小学生都不如。听别人说句很简单的话,我需要理解半分钟后才能反应过来;看中文书,一句话我要反复读几遍,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然后在串在一起我才能慢慢理解;更别提英文文献了,正常时候自己算是不错的英语水平在那个时候却很多单词都不认识了,理解一句英文句子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那时候内心我还是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说即使我现在真的成了婴儿状态,我慢慢学还是可以进步的。我接受了这种状态,不急不躁,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开始一整天就能读一两页,慢慢的我可以读两三页了,然后三四页,十多页。从来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我竟然恢复了正常的阅读水平,慢慢找到了感觉,然后在再接下来的三个月,自己竟然读了40多本心理学、逻辑思维、专业课等相关的书籍,甚至精读了100多篇的英文文献。这个阅读量可以说比我整个大学四年本科加起来还多。我更能体会到这段学习和心路历程给自己心里、思维和学习能力带来的质的变化,可以说扭转了我整个人生。
虽然说这是我的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但是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的说明,当你能平静的接受自己在一开始做得不好的事实,人的成长是可以呈指数上升的。
另外自己还额外收获的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有多糟,坚持下去,总会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