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始两个孩子都上学了,满以为等孩子上学之后自己的时间宽裕很多,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曾想我以为的我“以为”只是我以为,越来越忙,越来越乱。
每一天好像都排得满满的,早上6:00叫上初中的女儿起床,然后给爱人做饭,等爱人送完女儿吃过早饭,开始洗碗收拾,紧接着叫幼儿园的儿子起床,基本上得在家磨蹭一个小时才出门,赶上园里吃早饭的时间就已经很不错啦。大多数情况下,都得让老师帮助留早饭,儿子匆忙到校匆忙扒拉几口,匆忙赶到教室上课。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不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还是孩子的习惯,总是火急火燎的画风,看见别人家妈妈带着别人家的孩子缓慢而优雅的飘过,心生羡慕。
送完儿子回到家收拾一片狼藉的战场,基本上又该做午饭了,有时候爱人不在家吃,我也将就一口,这样可以空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理财课,瑜伽课,家庭教育方面的探讨,一晃一下午又过去了,16:30出门接娃,陪娃玩到17:30,孩子马上上小学,如今在幼儿园还能在园里还能撒欢儿的玩,也着实不忍心早早唤他回家,无忧无虑的时光还是尽情享受吧!大概18点到家开始主妇工作,洗菜煮饭刷锅洗碗,光收拾家务就已经感觉耗费了一半的精力,陪娃学习接娃放学,成了全职妈妈的日常工作。找小时工,雇保姆看似有了更多的时间,可是带娃这事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久而久之我们发挥不了自己的社会价值,逐渐离社会越来越远,不给自己找点“学习”的事情,真的会感觉生命中没有了光亮。
说到学习,其实也和追剧购物一样,成了一种寄托,连续地系统地学习对于我来说,真的好奢侈!我也想把每周的知识点都逐一消化,也期盼写成一份具有深度的作业,可是时间在哪儿呢,究竟是我的认知有局限,还是已经陷入生活的泥泞,我也只能告诉自己“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
想起一则故事,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开悟前的挑水劈柴,可能三心二意,不能一心一意,活在当下,但是开悟后的挑水劈柴,便是一心一意,不生妄想,所以,可以做到时时修行的境界。
其实时间一直都在,生命原本就是这般平凡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