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对培训

通常来讲,企业管理者(尤其高管)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学习,而且学习能力强,同时他们也很享受他人给他贴上“爱学习”的标签。因此,我们看到很多管理者除了开会,就是参加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培训,或者请专家到公司内部讲课,或者“游学”四方,乐此不疲,并且常常觉得收获颇丰、视野开阔……事实上,在企业中,我已经有N多次听老板埋怨培训学到的东西在企业根本无法施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况呢?是培训老师讲得不好,抑或企业高管们学习能力欠缺、学艺不精?我想都不是,真实的原因是“文不对题”。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有一个相声《你有病还是有药》,里面有段台词——甲:“你有药啊?”乙:“你有病啊?”甲:“你有病我就有药。”乙:“你有药我就有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培训行业的真实运作情况大概与这段对话相似。

在我们服务的很多企业里,经常会碰到他们邀请外面老师举办的一些培训,我们偶尔也会“旁听”,也时常与这些企业的高管沟通他们到外面培训的实际效果。据我对培训的理解,培训界从来不看病,只是卖药或者是找药。设想一下,假设你生病了,一般的感冒伤风可能直接去买药,而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会先去看医生,那么医生的做法是什么呢?肯定是先问症状、再化验、再确定病情……最后才是开药,总结起来就是“对症下药”。

不可否认,每一个单独出来讲课的老师,都有两把刷,有些还有好几把,很优秀,也很有个人魅力。而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做“药”的,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药”,他们只提供药,不负责“看病”,也不会管你(企业)有没有“病”,或者有什么“病”等等,他们通通不管,他们只会告诉你,他们的药有什么作用,换言之,他们只负责给你一个“药物使用说明书”,至于,如何用,你自己琢磨去。当然,反过来,我们要对他们给予充分的理解,因为培训非咨询,这些讲师们不可能花时间去深入研究企业。

那么市面上的培训机构是个什么情况呢?据我的观察,他们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每天忙着游走于各个企业(客户)之间,想尽一切办法说服他们购买课程;二是寻找有“药”的讲师,而且特别注重这“药”是否为好药,是否可以卖给企业,纯利益驱动。所以,培训机构就相当于是药店,提供给企业的是讲师资源和课程资源。从企业来讲,不应该对他们期望太高,尤其在你不能准确的诊断出自己的问题的前提下。

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该完全否认培训呢?肯定不是。我们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帮助企业改善绩效、帮助业务部门提升业绩、帮助员工改善绩效。所以,如果真以改善绩效为核心,那管理者参加培训的前提是找出差距,找到企业的痛点,只有企业的痛才是培训的切入点及价值所在。而企业到底痛在哪儿,病根是什么,这是我们参加培训前应该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古训“是药三分毒”,不对症下药,不仅不能给企业解决问题,甚至还会损害企业。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参加培训前,要勇于让医生(培训从业者)诊病,或者自行做个初步诊断,在此基础上,再对症下药,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培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11,214评论 0 5
  • 阳光灿烂,风儿轻轻。几朵帐篷开放在操场上,沁人心脾,引人驻足观望,留连忘返。这儿是大学生的创意集市,即毕业...
    山花烂漫_c6fa阅读 819评论 0 0
  • 2017,幸福的小船承载着所有人的愿望和期盼顺利抵达彼岸画上圆满的句号蓦然回首唯有长歌感慨岁月匆匆又一年 2017...
    千古花蕊阅读 1,482评论 0 1
  • 不知道应该表达些什么,只是突然感慨万千,再也不认为工作对我而言可有可无,因为我再也没有一个电话号码可以呼叫,然后肆...
    WSMeng士阅读 1,0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