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这句话现在几乎人人都会说,但究竟什么才是“活在当下”?我们为什么要“活在当下”?以及怎样才能“活在当下”?下面,我将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我自己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活在当下”?
我的理解是,从时间轴来看,时间分为过去,未来和当下,过去和未来都很好理解,唯独当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上一秒的未来此刻已是当下,当下的这一秒马上又会成为过去,我们永远只能活在当下,而不能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此处的“活在当下”是指生命状态。然而,大多数人确做不到真正的“活在当下”,比如,当下我们在吃饭,而我们脑子里想的却是过去或未来的事情,又或者是边吃饭边看手机,心思完全没有在吃饭本身这件事情上。又比如我们上厕所,如今不捧个手机好像硬是拉不出来。“活在当下”的状态,我的理解是,不为过去懊恼,不为未来担忧,完完全全沉浸在此刻的食物当中,并享受此刻带给我们的欢愉。比如说做菜,我们在做菜的时候很少会去想别的事,因为如果分心,切菜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切到手指,炒菜时一不小心就会糊,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这就是“活在当下”的状态。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活在当下”?
简而言之,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个当下组成的,过去的不会再重来,未来的还没有发生,所以我们只有过好每一个当下,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活在当下”?
佛教禅宗有一门练习“当下”状态的功课——打坐,也就是“内观”或“正念”练习。刚开始打坐时,你会发现,此刻你即使什么也不干,脑袋里仍然会有无数个念头和想法冒出来,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理想的状态是,只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不会有任何其他的念头或想法。当然,这很难做到,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当你能达到这种状态时,你会发现,你在生活中会变得更祥和、宁静、柔软、慈悲。当下发生的事情,你不会受情绪的困扰,而会像打坐一般,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情绪的到来及消逝。
“活在当下”并非否定过去和未来的重要性,过去的经历可以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但不可作为真理,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未来亦不可不为之谋划,但我们要需要灵活应对,因为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只需坚守自己的本心,王阳明老师称之为“致良知”,对待身边的人事物,用心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