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中让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因素促使你去换手机?
什么因素会促使你去更新原有的认知路径?
如果促使认知升级的外在因素不那么明显时,有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比较明显地感觉到该换认知设备了?
我知道吴伯凡是想让我们通过换手机来帮助我们思考自己对认知升级途径的理解。
我什么时候换手机?
对于手机,我自己并不十分追新。
换手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现有手机不好用了。
比如
手机某个功能(wifi)坏了;
或是运行太慢;
或是版本太老,有些软件运行不了;
或是使用不方便等等。
也就是等到不得不换的时候才去看市面上更合适的新手机。
并不会在手机可用的情况下主动去探寻更好的手机。
以上是换手机的态度和做法。
如果这种被动的做法对应到认知升级呢?我想可能是这样的:
如果认知水平还能够应付当前的生活和工作,就不会主动升级;
只有明显发现力不从心的时候,才会开始学习和升级。
以上情况如果举一个工作的例子就是只要能应付工作,就不需要主动学习。
好在我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而且一直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工作上,即使老板没要求,自己也会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自学新的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而且一直认为今生为人很不容易,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多了解这个世界。
所以平时通过得到、自己读书大量接触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哲学、认知、经济学、国学,乐在其中。
我是如何认知升级?
回到第二个问题:什么因素会促使你去更新原有的认知路径?
我不会等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遇到瓶颈才会开始升级,而是主动出击。
吴军说过,认知一般有三个来源:
1.亲身感知。比如通过个人经验积累,缺点是效率低,而且成本高。
2.他人告知。比如看书,学习,目前自己主要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3.逻辑推理。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这一项很少有人有机会和能力去实践。
对于我这类普通人,要认知的方式应该是:
1.首先要随时保持空杯心态,“我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对世界保持好奇心,终身学习。
2.通过书籍和得到等途径获取知识,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
3.通过写作和反省这两种输出方式总结和检验自己的认知,“没有经过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4.特别注意:学习要有目的,要有焦点,带着问题学习。避免游手好闲地学习。
这种保持认知升级的方式对应到换手机则是:
不管现有手机好不好用,对新上市的手机保持关注,尝试各种新功能,比如 VR,AI,如果对自己有帮助,果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