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胜利(1)
笫213章 胜利(2)
作为心学同门,何心隐告诉徐阶,其实斗争的“谜底”十分简单: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除掉严嵩的,只有一个人——皇帝。
也就是说,纵使严嵩已经不再受到信任,纵使时机已经成熟,但要彻底解决严嵩,就必须得到皇帝的首肯,而凭借徐阶的影响力,这实在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徐阶无奈地认可了何心隐的观点,但他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方法或许就在眼前这个人的心中:
“那你有办法吗?”
“是的,我有办法。”何心隐自信地答道。
何心隐的第一步计划就此实现。他找到皇上在"扶乩"时为皇帝烧纸的道士蓝道行。
这位蓝道行先生固然是个道士,但他除了信太上老君外,还信王守仁。这就好办了。
嘉靖是一个太过聪明的人,他防备大臣,厌恶太监,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弱点——道士。只有道士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只有道士才能真正影响他的决定。
于是在不久后的一次扶乩中,嘉靖同志和神仙展开了一次深入沟通。
“为什么天下未能大治呢?”
“奸臣当道,贤臣不用!”
“奸臣何人?贤者何人?”
“奸臣如严嵩,贤者如徐阶。”
“既然如此,为何奸人不遭天谴?”
“留待皇帝自裁!”
原来老天爷也是尊重自己的,嘉靖终于满意了,严嵩的命运就此定局。
既然老天爷都不喜欢严嵩了,那么还是让他滚远点的好,不然自己的长生报告,老天爷估计也不会签字盖章的,这大致就是那天之后,嘉靖同志的真实感想。
于是,邹应龙摩拳擦掌写了份弹章,弹劾的是严世蕃。在列举了众多罪行之后,邹应龙写下了一句在弹章中十分罕见的话:
“臣请斩世蕃首悬之于市,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 “苟臣一言失实,甘伏显戮!”
徐阶实在是聪明到了极点,他知道严嵩已经失宠,但他更知道,二十多年的交情,嘉靖绝不忍心对严嵩下手。所以要彻底攻倒严嵩,必须先打倒严世蕃。
严世蕃是严嵩的智囊,也是严党的支柱,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个人,嘉靖没有任何手软的理由。
很快,皇帝显示了震怒,他连下几道谕旨,严令缉拿严世蕃,并将其逮捕入狱,而严嵩也接到了一道令旨,大意如下:虽然你儿子有罪,但我相信与你无关,你是无辜的,可是你毕竟是他爹,怎么说也要负上点教育责任,所以我体谅你,现在撤去你的所有官职,你也不用管事了,安心退休回家养老吧!至于你的退休工资,我也会按期发放的。
就这样,政坛常青树,混迹江湖半辈子,担任首辅十余年的老寿星严嵩终于倒台了,此刻距沈鍊之死五年,距杨继盛之死七年,距夏言之死十四年。
但胜利终究还是到来了。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真理:正义和公道或许会迟到,却绝不会旷课。
但严嵩还有反击,他绝不会轻言放弃。事实上,严嵩之所以能够超越之前的杨廷和、郭勋、张璁、夏言等人,成为最为强大的权臣,靠的绝不仅仅是严世蕃的聪明,还有他的同党。因为一直以来,严嵩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事情还没有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