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寒小寒,过了腊八就是年。”小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这样说。每每到了年底,我就会想起这句话。儿时过年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看大家欢乐的赶大集,真是热闹!看一锅锅漂亮的馍馍摆在桌上,真是喜人!看一群群小孩讨论着穿新衣的喜悦,真是美好!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甜美的年味中。
从前时间慢,人们总是不紧不慢。到了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我记得小的时候,就盼着放寒假。我们放寒假的时候,大人们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我们就在旁边看,在旁边帮忙,其实就是看热闹,捣乱。那个时候的大人们似乎也没有那么严厉。
大约腊月中旬,我们家里就开始蒸花馍馍、菜馍馍、豆沙包,还要蒸花糕,意味着年年高升。还有很多要蒸的馍馍,我已经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在农村大家都要蒸许多而且花样多的馍馍,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家里就会有很多人。妈妈还要请几位老人,可能是因为她们懂得比较多,对于过年要蒸的这些馍馍的花样也会很多。那个时候的我也不懂,只是盼着和那些跟着妈妈来帮忙的小孩子玩耍。我们在一边只顾着讨论要做什么样的新衣服,买什么样的发卡,过年带什么样的头绳。大人们在一起忙着和面,包馅,做花样。看着一个个馍馍漂亮的花样在桌上,我们都凑到到桌前,只顾看,还会忍不住偷偷去摸摸,大人们就会笑着赶我们出去玩。大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讨论着家常里短,我们在门口玩,听到大人们的欢笑声不断地传来。偶尔会听到她们讨论做这些馍馍的意义,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她们说的什么,只记得多做些馍馍,吃不完,也意味着家里富有,永远吃不完。花样多一些,家里人可以人才辈出。
家里人多,一天的功夫就可以做完这些馍馍。大家忙完,香喷喷的花样馍馍就出锅了。妈妈总是留她们吃饭,但是大家都笑着推辞。等着把全部馍馍蒸完,妈妈总是让我拿着一兜一兜的馍馍送给那些帮忙的邻居。妈妈说这不只是来帮忙,也是大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过年,就是讲究团团圆圆,咱们邻里之间也要热闹一下。妈妈说她们年轻一辈要多向老一辈学习,就像很多习俗都已经淡化,请老人们过来帮忙,也是一种学习和传承。
过年,记忆中的过年,总是大人最忙碌的时候。大人们要准备过年的吃食,还要准备小孩子们的吃食,准备给小孩子们做新衣服。大人们的忙碌我是不关心的,最渴望的就是那新衣服什么时候可以做出来,什么时候可以试试。儿时,我们的新衣服都是现做的,大人们在集市上挑选花样适合的布料,截几尺,送到做衣服的家里,等着穿新衣服就可以了。那个时候是最开心的,每天盼着什么时候去试衣服。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告诉我和哥哥衣服做好了,我们两个开心地跳起来,吵着嚷着马上去试衣服,妈妈无奈,只好带着我和哥哥去了。试完衣服,不需要改动就可以拿回家了。我和哥哥把衣服拿回家,叠的整整齐齐,放在枕头边。每天都开心地入睡,只是觉得到过年的时间好长,每天都在期盼过年快点到来。
过年,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件大事情。从放假开始,每天都看到大人们忙前忙后。忙着的时候还不忘记赶大集,总是感觉家里准备的年货还不够,每次去集市上都要逛好久,每次都满载而归。每次去集市上,都看到集市上好不热闹。人们几乎是接踵而至,我们在其中挤来挤去。那个时候的集市上也是什么都有,集市上也很多区域,有卖蔬菜区,有卖日常生活用品区,有卖肉区,有卖衣服区,有零食水果区。每次去赶年集,每个区域我们都要去逛逛,其实有的时候也不买什么东西,就是为了热闹,听大人们说挤一挤才有年味。在集市上看到大人们在挑选菜,在讨价还价。看到很多小孩们在缠着妈妈给自己买多些好吃的。看到很多人在挑选衣服,还有的在挑选布料,大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看到有的赶集回家了又回来了的。还有的就是在闲逛,看看这边,看看那边,碰到熟悉的人还要聊半天。总之,这个集市不散,大家好像都不愿离开。
在大集上我发现一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老头坐在一个凳子上,身上围着一块长布,身旁还有盆水,冒着热气。后面支着一个一个大水壶,下面烧着火,壶嘴上方热气不断升腾。只见站着的老头手法娴熟地拿着剪刀剪发,他一会剪剪,一会梳梳,最后理发的老头,摸着头笑呵呵的走了。他说他在这个地方好几年了,每到过年来这里的人特别多,老人小孩都来这里,他说过年来这理发也是平常的价格,来这里的都是熟客,他们来这里是看得起自己的手艺。他说这手艺也是他师傅教给他的,他会永远记着师傅的忠告。这个地方不是特别起眼,但是每次来的人特别多。
年味最浓的时候,是一家人围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大家吃着美食,聊着天,畅响着未来。儿时的年味是甜的,是最美好的回忆,那个时候的年味没有财富和物质的牵绊,只有浓厚的年味,那甜甜的味道。
过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这样的节日也在发生着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意义,每个时代的人也有不同的过年记忆。
记忆中的 年味总是香甜的,总是可以吃到各种美食,可以穿上新衣服,可以欢乐无比。
年味浓,年味甜。那是我的记忆中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