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学语言其实并不玄妙。一个文本之所以优秀,一定在“语言形式”上有独到的地方。老师有义务首先发现这“独到”,然后通过灵动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
“词群”其实是一种“大数据分析”。这样的分析很能让我们窥见作家的写作风格。比如我们如果做这样的一组词语朗读训练,你就基本可以看出《紫藤萝瀑布》中宗璞的语言习惯
【词群一】
闪光 沉淀 绽放 辉煌 繁密 花舱 发端 终极 酒酿 繁密 依傍 伶仃 稀零 遗憾 沉浸
【词群二】
春红已谢 蜂围蝶闹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伫立凝望 盘虬卧龙
【词群三】
生死谜 手足情 精神的宁静 生的喜悦 流向人的心底 生命的长河 辉煌的淡紫色 浅紫色的光辉 浅紫色的芳香 紫藤萝瀑布
通过二字词到四字词再到词组的“群”,宗璞语言的典雅奇巧,追求陌生化搭配的诗化气质就一览无余了。
我在上《浪之歌》时,也应用了“词群”的功能,很有意思地诊断出了译者在翻译《浪之歌》时的问题——
【举例】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可以改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时空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可以改为“我要用自己的热泪让它的心冷却一些”。
“我围绕她们跳过舞”可以改为“我围绕她们翩翩起舞”。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可以改为“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事业”。
这个教学片段,带领学生思考的其实是在翻译中如何保持一贯的语言风格的问题,倾向口语就倾向口语,倾向书面语就倾向书面语,杂糅,是会损坏文本的品质的。
3.群句:形成句子之“群”
写法相似,具有同类信息指向的句子集合成“群”,教学效益也非常明显。比如上《散步》时,三个板块,我就做了三次句子“集结”。
第一次是人物语言的集结——
【举例】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我组织学生分别演读“儿子”“孙子”“母亲”三人的语言,自由评析语言中传递出来的人物情怀,再加上为“妻子”设计语言,孩子们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我们”。“我们”需要“母慈”,需要“子孝”,需要“媳贤”,需要“孙慧”,哪个条件缺乏,“我们”都不够美好。通过这次语言集合,我特别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莫怀戚的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
第2次,是《散步》中写景句子的“集结”。具体做法是集中诵读美景句,进行诗句文化延展联想,让学生理解:走向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就是走向生活的甜美和谐。如果没有了这些美景句,散文的内涵就缺乏了。
第3次,是《散步》中“圆形句式”的集结。
【举例】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