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负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他在敌人的围攻下,率部下突围到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因为叛徒出卖,陈毅遇险,转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他就隐蔽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索,持续了二十余日。《梅岭三章》是陈毅在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生命绝唱。(陈毅元帅在1936年冬于梅岭被国民党军队围困时创作的组诗,展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
诗歌内容:
朗诵基调:激越、豪壮。
1.追怀往昔,回顾战斗岁月,表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铲除敌人的决心。2.着眼当下,叮嘱后人奋勇杀敌,频传捷报,表达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3.展望未来,宣言革命必胜,乐观的革命精神。
诗歌形象: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旌旗:借指军士。阎罗:阎罗王,凶恶残暴的敌人。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气概。烽烟: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捷报、纸钱,豪迈武威,革命必胜。血雨腥风:战争,反动派必将失败,人民必将胜利。自由花,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情感:概括艰辛的革命征程、表达不屈的革命斗志、表达必胜的革命信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坚定乐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