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总有那么一拨人。有着各种奇怪的癖好,其中整理癖就是其中一类。
整理癖和洁癖是完全不一样。前者关注空间和自身的关系。后者往往更专注于自身的关系。
在日本设计圈中,大家肯定听过佐藤可士和。是以整理术做设计的设计师。很奇怪,日本的设计师,普遍都很擅长做整理。
或许,从自己看过的关于整理的书籍里,90%的作家都是日本人。
其中有三位从不同侧面解释整理是什么,可以看到同样一个东西,解读是如此独到。
做为设计师,多角度解读物品的能力,绝对时培养创意脑的关键。
设计整理术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佐藤可士和
佐藤可士和在书中更提到整理不光是只是针对案子上,还分为“空间”、“资讯”、“思考”,在不同的范畴中运正整理的力量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空间整理
佐藤可士和的哲学是:“桌面的整洁度,跟工作效率成正比。因为,一个人的桌面,显示他的大脑所呈现的状态;桌面愈乱,表示这个人思绪愈混乱,对目前手边的工作难以掌握进度与品质。”
这句话能同意一半。
我的办公桌上面基本什么东西都没有,电脑桌面就只有一张壁纸,因为那是工作的地方,将所有的东西固定分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反,家里都显得很凌乱,我很注意将工作与生活分开。
资讯整理
曾记得一次讲座里,老师一直强调。
“所谓的资讯就是经过妥善整理、分类过的资料,若无经过妥善的整理、分类、去芜存菁的过程,都不算是资讯。”
将资讯再次整理则可以找出真正可以使用的”观点“。包括人是很难凭空捏造资讯,都是经过转述形成自己的观点。
思考整理
培养“将思绪转化为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
如果能将脑中的想法转化为语言表达,有用的资讯会被过滤出来,然后以有逻辑、有条理方式加以整理,思绪自然就清明了。
转化过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写下来,这也是强化思考的训练课。需要明白道理,不经过10倍以上的训练,很难能做到在实际环境的应用。
物品整理术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近藤麻理惠
书中提到“整理有终点”,但随着我们买进更多东西,收纳空间也跟着减少,还是得继续整理吧?
其实,整理分成两种,一种是大整理,像节庆一样一段时间才出现一次;剩下的则是日常的整理──每天记得物归原位、将新买的东西定位。
大整理
先将同类物品一次全部集中,一口气用“心动与否”来判断去留后,再决定所有物品的定位,那一瞬间,就是整理的“终点”。
日常整理
将同类东西放在一起,不要分散,借此掌握自己的所有物,避免过度购买。买了新东西,依据类别将它定位,并找出该让哪些同类物品“毕业”,收纳空间就不会不够用。
心灵整理术
《断舍离》@山下英子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确实,这是最高层级的整理术,已经不仅仅整理身边的物件,更多是关注内心。
有时候,很多烦恼来源于想要索取的东西太多,而自身能力不足以支持。
-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要是自己能随便用个东西,别人也会以随便的态度对待你。
整理的终点,没有那么神秘。
只是让我们的生活,变的不那么随便而已。
参考资料:
-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佐藤可士和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近藤麻理惠
- 《断舍离》@山下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