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可士和是日本设计师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位“艺术指导”。也许是因为我的工作履历和他比较相似的原因,对他的一些创意概念的思考总会觉得有不谋而合的认同感。
我也是优衣库的重度用户,从冬天的外套,到夏天的T恤袜子,几乎清一色的优衣库,带着佐藤可士和注入的品牌血液,让我这些年也一直对优衣库不离不弃。当然,除了他”享誉全球“的优衣库案例,另一个鲜明的符号,就是他的整理术。就连他自己也承认,经手了那么多知名的成功案例,背后离不开他的”超级整理术“。
“优衣库的艺术指导佐藤可士和的视觉表现,总是单纯而明快,明确而强烈,牵引着时代的温度和气息。”杂志《edge》主编朱锷将佐藤可士和形容为一名临阵的快刀武士,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精神状态,眼明手快做出最迅速准确的决断。
今天就推荐这本《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解决问题的“超级”整理术
好工作少不了整理术
大家多半认为艺术指导如同艺术家一般,不断地创造强烈、夸张的作品,难以跟“仔细收拾”这种整理行为联结在一起。关于艺术指导的一般定义是“拟订、执行平面广告企划的统筹监督者”,作者则试图逐步扩大解释这个定义,不单限于平面媒体,工作范畴更扩大至电视广告、空间、包装,甚至商品开发、企业和教育的形象包装。本书所阐述的整理术,跟所谓的生活小智慧完全无关,而是探讨工作、人际关系,专门解决核心问题的“超级”整理术。
艺术指导=医生
艺术指导的工作并非创造自己的作品,而是解决对方的问题。要举例的话,艺术指导是医生,客户则是患者,对于面临困境、不知该如何解决的客户进行问诊,找出症结所在以及治疗方向。一边掌握问题点,同时找出应该加以锤炼的潜力。
关键在于整理对方的思绪
为了引导出答案,如何整理对方的思绪就变得极其重要,且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客户想要传达的信息堆积如山,样样都想推销。然而消费者不可能如客户所愿,理解所有内容。所以,必须一一推敲客户堆积如山的思绪,加以整理。整理时不可失去客观的角度。如果不与标的保持距离,冷静详查,就无法针对大量要素设定优先排序,毅然舍弃多余内容,逐步将焦点凝聚于重要的关键,细细琢磨,成就简练利落的有形之物。
不掌握本质,就无法创造好的结果
无论制作多么有型的“作品”,如果没有真正引起世人的兴趣,就毫无意义。特立独行的表现手法,或许可以勾起一瞬间的注意力,但也会立刻从记忆中小时。唯有确实掌握商品本质,有效表现,才能制作长留人心的作品。重点不在于自我表现,而是如何将信息传达给他人。
整理术能够扭转工作和生活
整理潜藏着足以改变价值观的惊人力量。本书所阐述的整理,并非充斥街头巷尾的那种生活小智慧,而是掌握传达内容的方法,重点是在探讨沟通的本质。就结果来看,只要交办事项和思路经常处于井然有序的状态,包括工作在内的生活形态就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一切从整理开始
你是否尚未认清问题本质就急于处理
现代社会其实极度复杂,除了缺乏明确界限的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还有建构在大脑里的“脑化社会”这种想象世界,许许多多的世界共存,形成庞杂的馄饨状态。无数信息交错纷飞,即便是单一信息,每个人的看法也大相径庭,而且信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可想而知要掌握现状有多么困难。所以要对这个状况保持危机感,认清混沌的现状,进行理性思考,保持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且随时保持穷究问题本质的积极态度,是整理术的最大前提。
按部就班学好整理术
依照“掌握状况-导入观点-设定课题”的顺序进行:
掌握状况:替对象(客户)进行问诊,取得关于现状的信息。问诊行为的目的就是掌握现在所处情况,认清问题点和关键点。这时的重点不在数量,而是如何引出真实,例如,不单是喜欢或讨厌,而是非常喜欢、还可以,抑或非常讨厌?对于这种微妙差异能够掌握多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种微妙的差异正式市场调查的数字难以现实的部分,人类和人类直接沟通时的感触其实非常敏锐。
导入观点:
以各种角度检视信息,找出问题本质。通过问诊掌握状况后,为了查明问题本质,必须理清信息的因果关系,设定优先排序,舍弃多余信息,排除含糊暧昧的部分,整理成具有整合性的信息。因此,本阶段必须导入个人观点,基于某种观点连接杂乱无章的信息,找出造成该状况的问题本质。
设定课题:
为了解决问题,设定必须处理的课题。能够找到课题的话就太好了,一旦认清应该前进的方向,项目可以说是已经完成了一半。找到课题,就像是找出想要征服的山,山的高度亦会随着客户的动机二改变,意志越坚强的人越不怕面对困难,越想征服更高的山。沟通亦是良好的润滑剂,让双方一边共享重点的概念,一边确实迈进。
“空间”整理术——设定优先排序
空间整理的目的,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我希望能够在没有杂物、整洁舒适的环境中,有效率地工作。”这是执行“空间”整理术的大前提。只要整理得宜,处于一览无余的状态,就没有自己无法掌握的事物。空间整理是最适合初次尝试的整理术,毕竟光凭大脑理解事物其实非常困难,通过身体力行的整理经验,最容易感同身受。
从随身公文包的整理开始
公文包里的东西真的都是必需品吗。正常随身物品包括:手机、钥匙、卡片收纳包、零钞。想尽一切办法将随身物品减少再减少,不断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最开始执行删减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内心忐忑不安,但最终会发现,删减并不会带来任何困扰,“空手”会让人变得无比轻松,整个人都飞扬起来。
“舍弃”的勇气将雕琢价值观
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该物品”,就结果来看,等于是舍弃多余之物。这个“舍弃”的动作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与内心的不安做斗争。不晓得会遇上什么情况,所以保有大量物品会让人安心,反过来说,一旦必须舍弃物品,就会涌现身无寸缕的恐惧。“舍弃”是整理术不可或缺的手法之一,尽管很困难,但只要跨越这道障碍,便能习得非常重要的技巧。若要“舍弃”,必先设定优先排序,可以试着按照以下顺序整理:
将物品一字排开;
设定优先排序;
舍弃无用之物。
将物品一字排开之后的“设定优先排序”是最重要的部分,完成这个部分,才能决定该舍弃的物品。至于排序的诀窍,就是彻底比较功能类似的物品,这里请特别注意,并不是因为功能强就一定需要,而是应该依“时间、地点、场合”考虑其必要性。
创造最佳的办公桌环境
一旦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就变得容易掌握。所以必须决定每件物品的固定位置,铭记在心,例如第一层抽屉前面放笔,第二层放置最新的资料,不但可以保持桌面整洁,亦能掌握所有物品的位置,但万万不能让物品份量超出固定位置,一旦超量,就重新检视、整理。;另一个麻烦则是文件和数据,这些东西比文具更容易增加,整理方式也是排除相同物品,保留一份,此外,企划书这类的不断更新的文件,只保留最终版,可以的话,最好将数据数字化。名片也是会不断增加的麻烦物,一旦疏于整理,需要的时候就得浪费很多时间找寻。名片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最近开始采用项目分类的方式,根据不同行业,分类方法有很多,例如,把常用的联络人放在旋转式名片盒里,不常用的则放在活页式名片簿等,若能一并区分收纳场所,或许会更加好用。
虚拟空间也是简单至上
办公室空间该整理的不仅限于真实物品,计算机虚拟空间的整理也叫人颇为头疼。“一不注意,桌面就被各种图标占满了。”“我就是找不到重要的档案。”这些问题都跟真实空间一样。档案整理术最重要的就是档案夹和档案的命名方式,另一个重点则是标示的统一,档案夹的数量也必须纳入考虑,每一层存储五至八个档案夹,最多不可超过十个。一旦超过这个数量,就会心有余力不足。除了档案之外,邮件的整理也不容小觑,这也是与“暂且”的战斗,一旦置之不理,数量将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即便觉得麻烦,仍要当下进行处理——分类、删除、回复。像这样细微的处理作业也能成为整理术的经验值。
利用“框架”提升办公环境的舒适度
援用虚拟空间的办公室空间整理术。这个整理法是从网络上获得的灵感。学习网络上的数字化规格,制作“相同种类的箱子化”这种统一规格,这些箱子里放了一些规格不同的物品。大概是这样分类,“已完成的工作”是指项目的成品,“进行中的工作”是指执行中的项目的各种相关物品,“已完成”和“进行中”区分为不同硬盘(储物架),再依项目整理成不同档案夹(箱子),排列成易于搜寻的状态。建立这套系统后,不但空间变得极度清爽,每个人找东西也更加轻松,“信息共享化”的效果极其显著。世上许多东西就是没有制定外框,才难以处理。空间整理术只要决定好外框,成为某种套件,就很容易掌握。
“信息”整理术——导入个人观点
对信息提出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每天数以百计的广告在人们眼前流逝,其中有能让你马上想起来的广告吗?几乎所有人都毫无记忆。会议上各种艰涩用语交错纷飞,关于商品诉求和手法的讨论分外热络,却几乎不曾触及最根本的问题。一旦过度热衷于眼前的工作,不免要忘记退一步思索,“广告真的是大家都有兴趣的东西吗?”人们在内心设下栅栏,无意识地隔绝外界信息,若不彻底整理想要传达的信息,思考出有条有理、技巧高明的传达方式,就无法攻破接受者内心的栅栏。总之,信息整理乃是藉由导入立场、穷究问题本质,以达成真正解决问题的目标。
导入观点的最终目标是导入远景
找出重要信息,根据目标来清理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对方心中构建形象。“远景”指的是客户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是潜藏于客户内心的秘密,可称为“应有面貌”,寻找远景不可欠缺的便是“导入观点”,整理信息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切入点,结果也迥然相异。因此必须先确定观点,才能正确导出客户的“应有面貌”。如果将导入观点想成网络搜索引擎,或许就很容易理解,要从庞大的数据库找出所需数据,必须输入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一个观点。
如何寻找个人观点
探索本质的重点是退一步观察。探索本质乍看想要深入事物,其实却是不断远离。唯有客观检视,才能发现过去忽略的真实与重要关键。陷入低潮、思考打结的时候,这个“退一步观察”的步骤将是能让我们察觉事物的关键。如果想要找到有助看见远景的明确观点,除了从正面检视之外,还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站在对方的立场,致力从对方的现有材料里将魅力发挥至最大极限,才能解决客户的课题。先抛开自以为是,接着再从各种角度检视信息,若能试着改变观点,将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随时保持寻找远景的积极态度
面对“信息”这种不具实体的对象,就得有灵活的应对手段。而最重要的大前提是必须以远景——应有面貌——为目标进行整理,如此才能积极地、热切地面对,进而大幅提升传达内容的精确度。多方面的“信息”整理,亦是沟通的理想状态。总之,当思绪遇到瓶颈、觉得沟通困难的时候,请改变观察的角度。
“思考”整理术——将思绪信息化
将思绪信息化,提升沟通精确度
向他人传达想法为何如此困难?这是因为“思考”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信息”至少还能通过文字或影像等媒介来了解,“思考”却是只存在于大脑的抽象概念。因此“思考”整理术的难度比“信息”整理术更高。出了自己的思绪外,如果可以好好整理、理解他人的思绪,也能够大幅提升沟通的精确度。换言之,就是将原本抽象的思绪置换成明确的信息,进行交换。
一切要从将思绪置换成语言开始
那么该如何将思绪信息化呢?最重要的步骤是“无意识的意识化”——发掘自然状态下的心理,以及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重要想法,并明确地意识它们。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化”。因为若是能将模糊不清的思绪置换成语言,就能有条有理的向他人解说,语言化能让思绪变成信息。但是要自行语言化、整理自我思绪极其困难,请先从整理他人的言论开始练习。客观检视他人的思绪及想法,并试着置换成语言,能力逐渐提升之后,就能冷静地检视自己。
提出假说,确认对方想法
信息化时请务必建立假说,大胆向对方提问。大概整理出对方的言论之后,请试着置换成自己的语言,反问对方:“你的意思是这样吗?”如果该假说错误,对方便会反驳,此时再基于对方反驳的内容改变整理主轴,尝试其他假说。理解自己的错误也非常重要,因为答案必然在对方的内心,不断反复问答,对方想表达的重点就会逐渐清晰可见,焦点将慢慢吻合。因此,请毫不犹豫的提问。
整理术开启新灵感之门
最重要的关键是找出观点
无论是哪种阶段的整理,基本核心都一脉相通,那就是“导入观点”,根据采取的观点不同,整理的走向也会迥然相异。换句话说,若能导入优异的观点,就能够确定解决问题的大方向。此外,不是一找到观点就万事告终,整理的观点会随着时间不断“更新”,正如各位的生活形态终将变化,优先排序自然会随之改变;随着自我不断成长,整理术也将跟着进步、发光。
只要保持目的,技巧就能活起来
本书各章介绍了寻找观点的提示和技巧,想要善加运用它们,某件事必须谨记在心——对,就是要保持“我为何整理?”这个目的。为了整理为整理,无法产生任何结果。例如“空间”整理,舍弃绝对不是目的,充其量指示手段。至于“信息”和“思考”整理的终极目标,则是“接近远景=应由面貌”。
答案一定就在眼前
因为遍寻不着好点子而感到悲观之前,请先重新检视眼前的材料,只要整理、掌握现有信息,多半就能解决问题。整理术是开启新灵感的门扉,绝非基于义务而执行的事务性作业,不但如此,它更是导出答案的创意工作。解决问题的线索必然就在对象的内心。只需站在优异的观点整理对象,就能确定解决问题的走向,答案近在眼前。
以上文字内容只是这本书的部分精华,书中含有大量佐藤可士和的项目经历,认真研读,可以看到他在这些项目中的思考和整理过程,对于理解书中所讲的方法论有很大的帮助,当你理解了书中所讲的整理术,最重要的就是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去,相信你也可以和佐藤可士和一样,感受到整理术为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以上内容是对《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核心内容的整理和提炼,想要更进一步学习,鼓励大家去购买正版纸质书籍,真正收获知识的价值远远大于书籍本身的价格。如想快速了解全部内容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DF。
[日] 佐藤可士和 / 常纯敏 / 江苏美术出版社 / 2009-6 / 38.00
关于大宝(我本人):
互联网领域设计师,跨界于广告、创意、工业设计、用户体验等领域,喜欢潮流,本身却很土,定期写文,欢迎提出你感兴趣的设计、艺术、创意等话题,试着做一个书写设计来影响你的人。
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原创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