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人生本就没有意义,是人们追逐意义本身使人生充满了意义。”
既然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那么究竟过怎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呢?
答案是:利他的人生最有意义。
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呢?我试图从如下3点来浅谈。
01 利他的本质是爱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人类得以繁衍至今的根本原因,毕竟几乎每个人都是爱的结晶。
我们穷极一生都是为了“爱”而奋斗,比如:你提高技能,是为了给家一个温馨的港湾;你学会沟通,是为了与家人好好相处;你奉献自己,是为了让孩子茁壮成长等。
相反的,没有“爱”的生活是令人窒息的,会让人们纷纷逃离,比如婚姻中没有了爱便到了尽头,社会中没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利益,会让人活得压抑、烦躁。
因此,学会爱,懂得爱,做到爱,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也是我们一辈子努力的方向,拥有爱的人生便是最好的人生。而利他的本质就是爱。
如果说利己是人的天性,那么利他则是超越人性的,它需要你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人,让别人能够过得更好。做到利他,是我们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这么说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便是自我实现,而利他则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桥梁。
正如俐安老师说过:人生是寻找自我的旅程。那些只知道贬抑自己的人通常还没有出发;那些人自以为是的人正走在找寻的路上;那些用有多少金钱、是什么级别,有什么头衔、属于某个艺术圈子、有多少思想和文化,信仰佛或基督等等四处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人,还未得其门而入;只有那些通过一己之长服务他人,获得内心满足的人才算得其门而入。
利他才是自我实现的唯一道路,做到利他的人生,便是最好的人生。
02 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
纵使你有利他之心,但是你没有技能,无法做到对社会有用,如何做到利他呢?
老子在《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之所以极力推崇“水”,是因为水有利他之心,水能灌溉万物,使万物得以生存、运转。此外,水又有大用:水能承载船舶,便于运输;水能清洗万物,使万物纯净;水能用来蒸煮食物,使人们享受美味等。
因此,我们要做到像“水”那样,既有利他之心,又有利他之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精进技能,用心修行,争做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电影《一代宗师》有一句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可以直接概括自我修行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要以“技”立身,没有“操千曲而后晓声,阅千剑而后识器”的千锤百炼,就不能“晓”也不能“识”技的真谛。
任何立身之技的真谛都与对象有关,与天地之间的存在有关,不能通过对“技术”应用的极致领悟,就不能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就无从找到宇宙真理。
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技术”从学习到“使”用,到“活”用,乃至到“化”用,是个人用技术服务他人的过程,也是自己明心见性的修“道”过程;离开以技立身,道无可傍,离开以德修道,法无可依,离开对象,技无可用。
03 利他到最后还是利己
一切利他的归宿都是利己。
你服务于他人,付出有限的时间,却得到了无价的能力;你奉献自己,付出自己的资源,却得到了精神的满足。而不论是无价的能力,还是精神的满足,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目前是一家读书会的发起人,在办读书会的过程中,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十分辛苦。
有人会说,你怎么这么傻呀?每天都要花费精力,去维系这个读书会的运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提高自己呢?
可我之所以乐在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的一生总得有些追求,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虚度此生而无所追求,办读书会便让我找到了人生的追求,填充了我空虚的灵魂。
此外,在办读书会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运营社群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一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
还有,每次读书会的分享环节,我都可以了解到那些高手们正在读什么书,他们的分享经常给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让我明白如何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这是用多少钱都无法买到的。
通过办读书会,我也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并不在于外在物质的丰硕,而在于内心淡定、宁静地过完这一样,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宝贵的吗?
利他的最终结局就是利己,你在利他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成就一个更棒的自我。
写在最后
我们每个人来到人世间,轰轰烈烈是一生,平平淡淡是一生,忙忙碌碌也是一生。而能做到利他的人生,便是最好的一生。
利他,犹如在黑夜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让你找到前行的方向,从而不断地精进、修炼自己;利他,会让你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从而安宁、平静的过好这一生,至于那个结果,就交给时间。
利他的人生才波澜壮阔,利他的人生才值得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