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天
好友生日,晚自习没课,买了生日蛋糕送给她,沈丘的街道上,别看是晚上,车来车往的,人也可多。一路上很冷,戴上帽子,骑车速度快了的话,也被刮掉。周围的霓虹灯闪烁着光芒,看不出沈丘的夜景也是如此的美丽。
回来的时候,西关街道上有唱戏的,我本来想驻足欣赏一下,想到还有一节课呢,就匆忙忙赶回来了。毕竟今天一天开了家长会,身体疲惫了。
只是想到戏台上的演员卖力的演唱,还有下面坐着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小时候听戏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似的又再脑海里过一遍。
之前我听说凡是唱戏的都有一个规矩就是戏一旦开唱就不能停下来。我想了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演戏呢?
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每天都会在讲台上讲课,我这四年来不知说过多少话,我在演戏,学生在看,唱戏的唱的是别人的故事,我演的是我自己的故事。
我也喜欢听戏,或许是小时候听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听多了,偶尔也会哼几句,往往同事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我想不通的是年轻人唱戏有什么好笑的么?
那些唱戏的,在台上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我不会唱戏,但我能听懂戏曲,我也知道那些唱戏的名角儿,之所以艳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
我可惜又伤心的是周围的朋友竟然没有喜欢唱戏听戏的。我认识一个同事,他是教数学的,也带着戏曲兴趣班。我们偶尔也会讨论戏曲,那时候的我们有了共同的兴趣,心往一处使,教育学生也有劲儿。
今天的西关街道,依旧是非常拥挤,唱戏的,看戏的,开车的,走路的,霓虹灯,小摊贩,都在驻足欣赏别人呢故事。因此,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听一听戏,品一品茶,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想到一副对联: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每次聊天的时候,同事都会提及我的单身问题。我也是顾左右而言他,能回避就回避。来沈丘这座县城已经好些日子了。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
我喜欢看着戏台上的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最后用一首之前看过的诗词作为结尾吧,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