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久前的一天,我在电脑前处理一些杂事,突然想起小诺好一会儿没声音了,便走到客厅想看看她在做什么。
我看到她蹲在地上,两只小手正在努力做出擦洗的动作,地板上一大滩白色膏状的东西,旁边放着她每天抹脸用的婴儿润肤露的瓶子,瓶盖已经整个儿打开......
虽然意识到地上和她手上的肯定是润肤露,我还是不敢置信地问她:“你在干什么?地上的是什么东西?”
小诺摊着双手抬起头看我一眼,又低下头打量了一下地板,小声地说:“这是抹脸的香香,妈妈,对不起!”
我用了洪荒之力才忍住咆哮,说:“以后再也不可以这样玩了!”
小诺立马得寸进尺地要求:“那我这次还可以继续玩吗?”
我想东西已经浪费了,总要讨点儿利息回来,便点了点头。
得到官方许可的小诺眼睛立即亮了。她飞快地脱掉袜子,打着赤脚踩进润肤露里,双脚都沾染了润肤露后开始在客厅走来走去。
我很想说我同意的不是这么个玩法,可是看到她那么开心,这句话实在说不出口。
于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冲进润肤露堆里,又冲出来到处跑,然后再冲进去,再出来......期间因为地板太滑而两次摔倒在润肤露里。
我面无表情地看她狂欢,心里太过五味杂陈,以至于只剩一个念头:开心最重要!开心最重要!
假设润肤露本来就是玩具,能让孩子这么开心也算难得!
最终,我用洗洁精清洗地板无数遍,才确定它不会把我滑倒。
2
有一阵子小曦和小诺都喜欢喝酸奶,因此冰箱里总备着些。
一天傍晚,小诺站在凳子上,努力从冰箱里取了两瓶出来,说和姐姐一人一瓶。
等我做好晚饭,端着菜走出厨房,看到小诺坐在小凳子上,满脸满头都被酸奶糊住了。
她的发型非常奇特,有各种漩涡和尖角,眉毛眼睛都快找不到了。小手还在酸奶瓶子里掏啊掏,茶几上摆着另一个已经空了的酸奶瓶。
我不停地跟自己说:别生气,别生气!这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
然后异常冷静地转身去厨房收拾碗筷,把菜和汤都端上餐桌,招呼姐姐出来吃饭。
之后才有勇气走近小诺,问她这是在做什么。
“我在洗头发和洗脸!你看,这是不是很像洗澡时候的泡泡?”
我“嗯”了一声,心里继续念叨“这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并把别人家的孩子拎进浴室去洗刷干净。
3
小诺喜欢吃威化饼干,那天她饿了闹着要吃,我给她打开一盒放在茶几上,就忙自己的去了。
等我忙完回客厅,立即被眼前的一切吓到了,我的第一反应是退回书房,关上门跟自己说:我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看见!
假装忙碌了几分钟,才打开门走出去。
小诺身边方圆2米,已经看不出地板、茶几和沙发的颜色了,万物都遮盖着一层巧克力威化的粉末,呈现一种谜之棕色。
整盒威化饼干被小诺碾碎成了极细的粉末,她正一把一把地抓起来抛向空中,欢呼着“下雪咯!下雪咯!”然后静等着“雪花”落得满头满身,钻进头发里,粘在毛衣上......
我等她撒完全部的“雪花”,心满意足后,才让她跟我一起,把沙发和茶几上的粉末全部扫到地上,把扫地机弄过来清扫。
接着把小诺抓进浴室洗漱,用梳子细细地梳出贴在头皮上的“雪花”。
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这样做不对,说不能浪费粮食?那么不是粮食就可以这样玩吗?说不能弄脏头发衣服和地板?那她在地上滚来滚去算不算?说洗头洗澡很麻烦?可洗头洗澡在她看来是如此有趣。
在三四岁孩子的眼中,这世界上的许多东西大约只有能玩和不能玩、好玩和不好玩之分。
最后我只干巴巴地说了句:“不能把威化饼干这么浪费!”心里也知道类似的事情一定会再次发生。
没有大人陪着,让孩子自己玩,就别要求她总是中规中矩。
4
某年某月某日,我在阳台洗衣服,小诺走过来兴奋地跟我说:“妈妈你看,我找到了一根金箍棒!”
我回头看见她拿着一根约一米长的棍子,不停地挥舞,并眼巴巴地望着我问像不像金箍棒。
仔细看才发现这是从衣柜里拆下来的挂衣杆,我反复跟自己说:孩子有创意!像我像我!
深呼吸,然后告诉孩子金箍棒专门打妖怪,家里不可以玩,否则会敲坏窗玻璃和墙壁,还会打到好人。
我冲干净满手泡沫,跟着孩子来到卧室,看到衣柜门大开着,原本挂着的衣服滚落在衣柜底部和地板上,惨不忍睹!
我把“金箍棒”安装回去,把衣服一件一件往上挂,心里对自己说:孩子取下这金箍棒也费了不少力呢,精神可嘉!精神可嘉!
5
家里没有保姆阿姨做家务,妈妈无法不错眼地盯着熊孩子,自然免不了出现各种叫人抓狂的状况!
比如小诺曾经站在餐桌上,拉着吊灯的吊坠使劲摇晃天花板上的吊灯,以证明自己长高了。
比如她曾经把小凳子放在茶几上,然后坐在凳子上看电视。
比如她曾把整瓶洗手液倒在洗脸池里,搅拌出一池泡沫,并用双手把泡沫尽量均匀地甩在客厅和卧室的地板上。
比如她曾穿着两只不同的鞋子出门,比如她曾把米桶里的米一把一把撒在地上,比如她曾往我煲了俩小时的汤里加了许多勺盐......
以上种种,都曾让我瞬间热血上涌,立即开启或差一点就开启咆哮模式!
可仔细想想,孩子的种种行为还真不能全怪她,她不过是在设法自娱自乐而已。
因此,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境看待熊孩子。
堆积如山的家务,疲惫不堪的身心,精力旺盛随时搞破坏的熊孩子,拿着手机不动如山的老公......所有这些,都是一座又一座压在妈妈身上的大山,让我们的情绪容易失控。
“我什么也没看见”,“这是别人家的孩子”,“别吼别吼”......诸如此类的“咒语”,可以把自己从一塌糊涂的现场暂时抽离出来,让情绪得以冷静,避免抓狂。
这个办法虽然自欺欺人,有时却挺管用。
如果养成了习惯,面对熊孩子,先默念几声“冷静!冷静!”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咆哮,从而跳出“吼叫——后悔——吼叫”这样的死循环!
每个妈妈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需要发明几句神奇的“咒语”,让自己能愉快面对熊孩子,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