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级开始,学校的“开心农场”会给每班分一小块菜地,各班开学伊始,就要上报所种的菜品种类,以免雷同,然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翻土耕种,之后不定期进行养护,拔草除虫施肥啥的,后期再看收获,每个阶段都会加减相应的考核分,纳入到学期末的绩效考核评比当中去。
分得菜地的初衷是好的——让学生体验劳作的辛苦,体会收获的快乐,懂得植物、蔬菜的基本生长常识。
一开始,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尽管孩子们没人会干这种农活,尤其是翻土的力气活,他们更是锄头都挥不动,但我还是带领着全班孩子来到我们的一亩三分地里,将他们分好组,拔草、松土、播种、浇水,让他们人人有事干。孩子们干得开心,可是那学期没有收成,还扣了分。
反观有的班级,从来没让孩子插手,只请几个家长,而且一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辈,父母这一辈都基本没有会种菜种地的了。把爷爷奶奶请来后,从松土到后期施肥,全是他们一手包办,孩子最多在植物成长过程中途浇一两次水。在有经验的老农的打理下,菜地自然齐齐整整,最后也会收获颇丰。自然各阶段的考核分也就都能拿到了。
后来,其它班级也纷纷效仿,甚至,校长都对那些收成惨淡的班主任说:要发动家长的力量,请他们来帮忙啊!
几个学期下来到现在,“开心农场”完全变了味,变成各班家长的秀场了,不知这样的种植活动,于学生而言,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