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听到《犬夜叉》的原声带,想起小学时和弟弟每天放学后准时守候星空台放一集《犬夜叉》的日子,宁静而又美好,一部充满热血和少女,温情,团队友谊的动漫。看到歌单制作者说“收到很多感谢,真是感动能和大家拥有共同的回忆!"这句话更让我感动。
说起动漫,让我起了念头:朋友们经常回忆起小时候有多快乐。现在老回忆小时候看动漫,玩游戏,下河抓虾的快乐童年,其实都有个前提——那时候物质不丰富,这些事好多都是推迟满足感后获得的,比如看动漫,每天只能傍晚看一集,下一集还得等到明天。记得当年看《风云》电视剧,软磨硬泡想办法在邻居家看,最后逼得邻居伯母把遥控器藏起来了。
在我看来,小时候的快乐其实是因为在外界物质条件的限制下,经历了推迟满足感后获得的快乐,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有无聊的很的时候。而现在在我成年工作后,物质供给不是太大压力时,能够给我带来幸福感的东西当然还有,但不是所有都能通过钱来获得。现在觉得还是劳动最快乐,是推迟满足感去做更重要的事后,获得的最快乐。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在社会日趋现代化后,自我管理及成长就是制造快乐的源泉,而钱算是一种”毒药 ,具备短期刺激效果,但不能持久。小时候那些快乐,多半是物质带来的快乐,深层次的快乐挺少的。
说了这么多,结论就是:那些我们怀念的小时候的快乐,多半是因为当时外部物质缺乏而造成的推迟满足感后带来的短暂快乐。而现在物质条件充裕了,这种频繁短刺激带来的快乐已经没那么明显了,也可以说我们有点过敏了,这有两个原因:1、用现在的钱去过跟以前比差别不是太大的消费生活,比如宅男生活,IT屌丝等,物质上没多大需求,跟以前差不多,吃也不会吃太好,这样比的话,这些物质就带来不了多少幸福了。2、信息大爆炸,好东西你知道的不多,你也不太关注,把更多时间花在了网络上,游戏,追剧这些精神消遣上,真正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东西,没去了解多少,没有主动去享受生活,那物质带来的快乐自然也少。这一点在珠海同学搬到北京来和我一块住后,每个周末自己做好吃的,然后出去吃云南菜,下馆子,每周去附近温泉酒店泡个温泉,游个泳。我才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周末啊,生活品质上去了。
那文化消费带来的愉悦又开始碎片化和短期了,比如微博段子,搞笑视频。时间有,但沉不下心来,没心思去看太长的东西。小时候不懂太多道理,心智不成熟,不懂得成长的快乐,现在工作后,明白点这个道理,但做的也还是不太够,只有不停成长,推迟满足感,带来的快乐才会更深远,更持久。如果我真的能做好自我管理,持续成长,相信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