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学校篇十一:能否改变

      昨晚,我们在围炉旁烤火,像往常一样聊起学生的现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六年级毕业后,剩下的一到五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基础弱的问题。我的耳边又响起了老师们的心酸与无奈。我们似乎对这种现象已习以为常。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是这样子的?”

      “因为他们接受能力很慢。老师想上快,他们跟不上。”

      “我觉得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老师能做的东西毕竟太有限了。”

      “因为我们的课时不多,很多时候都在赶课。”

      “因为班里有一些不好的苗头,其他人会受到影响。”

      “是的,家庭教育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可否认,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环境也的确会影响其他人……但是,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学生与家长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我犹豫半分后还是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一说完,全场鸦雀无声。

      如果说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不轻易动摇,那剩下的“学生接受能力”与“班级环境”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去改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许多身份,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伴侣的伴侣,自己的自己,学生的老师。想要在工作中适应学生的老师这一角色,我们应具备与本职业所匹配的知识与技能。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技能更不用说了。面临现状,有的老师克服难关积极学习,有的老师则见难懈怠,最终说服自己“也就这样了。”缺乏内驱力的老师,可能会逐渐走向“懈怠”之路。最后就把问题全都归根给学生。到底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今天发通知,明天收齐材料,源源不断的“任务”是原因之一;没有实际的益处是原因之二;没有更多学习与展示的平台是原因之三。可是我们已经身处这样的环境当中了,我们还可以在夹缝中做点“自己”?在工作与家庭中,我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成为这样的人,我要怎么做?对于以上的问题,我心中有了初步的答案。但是对我们学校透露出心酸与无奈的老师来说,他们能否改变?我能否带动他们改变一点点?这一切都是未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