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B姑娘在决定到底去报考哪所大学的研究生。
我建议她先查一查资料,再去跟专业老师去聊一聊,然后找出适合自己的学校。
后来,这期间很曲折,在反反复复查询了很久的资料还有老师专业的指导,B姑娘最后选择了她最初决定的学校。
她说:“为什么人生开始有了这么多的选择,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我只要按着这个目标走就好了。”
对啊,为什么没人能给我们目标呢,省出了绝大数的时间去考虑和实践,可是,这成长应该经历的迷茫,谁又能错过和逃避呢。
大一的时候,我现在依旧记得很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同宿舍的F问过我,你以后有什么目标和方向?
那时的我很慌,我不知道我该去怎么回答,对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甚至方向和目标都不能清晰界定。
可在我自己心里,给出的答案,应该是能顺利的毕业找到一份喜欢的实习,就皆大欢喜。
那时不知道这个问题,会贯穿整个大学,甚至每时每刻。只是觉得圆满的回答,应该是最贴近生活的。
同行的F说,你这不是目标,应该是期望,它们不能等同和等价的去比换和概念混淆的偷换,你这样的答案是没有意义的啊。
第一次觉得,人生的职责除了好好活着,还有怎样过活,这个庞大的认知我消化了很久。
当时的状态记不得,只是记得那时候的震撼和害怕,我的人生怎么这么混乱,是不是我以后会变成一个无比失败又可笑的人。
人生的意义,这个宏大的问号,第一次像洪水猛兽一样的扑向自己,我的以后该是什么样的呢?
惊讶于同行姑娘清晰的认知,又开始恐惧自己无所意义的人生,反反复复。
模糊的意识流带来的后知后觉的思考,因为不知道怎么排解和消化这对自己来说,空手抓不到的人生目标的设定。
这个问题像是被扯开了一个开端的线团,却是越收拾越乱,越让人觉得心里去缺少安定感。
我的人生要自己努力啊,可是为什么心理有无所排解的难过的懊恼。
一直以来的定式思维,总觉得总该有个人明确告诉自己,你接下来的人生啊,怎么努力和怎么过。
高考之前,这个给定目标的人是父母,他们精通了人生的苦蒂,所以想孩子的生活能少一点苦难和曲折。
父母之于孩子,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可是有一天,也会突然发现,家人给的意见,不足以解决自己现在的茫然。
他们开始有所担心,却又知道孩子的人生也要开始适时的放手不去干预。
所以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的出现和帮助,但是再也不能决定性的对孩子说,你该这么做!
父母的话语,从“你该这么做”到“你可以考虑一下这么做”,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也开始慢慢的开始让你规划自己人生。
在试图把自己无解的问题丢给父母,试图得到答案,才发现只是徒增了父母的担心和忧虑。
他们没法也不能够给出你要的答案,还可能在篡改你人生可能性的时候,让你在很久的以后生出无限的后悔。
也并不是说父母的帮衬不对,他们能给予帮助,再好不过。只是人生并不是唯一的单项选择题,可多选也有可能无解。
《请回答1988》里金正焕在对着一道数学题发愁,演算不出来所以在纸上懊恼的开始涂黑。
同座的娃娃鱼瞥了一眼,说“这道题似曾相识,看你做了好几天,做不出就换题做,不会变通,笨。”
难题有之,变通之法解之。
这还是人生另一番的际遇,是成长的礼待和坚持啊。
不知道现在坚持的事情,是不是有意义,就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学习,在坚持下去的的时候,找到这个事情之于自己,是什么样的意义,没人能一直在你身边,告诉你每件事怎么做。
可是一路上磕磕绊绊的学着解决的方法,学着分清事情的利弊,学着把对自己的执着,变得有所输出。
这个独立的部分,大概就是自身境遇不同,而来划分的,迷茫的那部分,来自于自身的不清楚认知,还有对环境变化的抵触情绪。
换而言之,是长大和你之间的协商,没有唯一的迷茫,可是解决之道却是多种多样啊。
大一陪着我迷迷茫茫的姑娘,一直按着自己喜欢的道路走,而我磕磕绊绊,还在一点点的摸索。
后来的F君,清晰的按着自己喜欢和规划的道路,去准备读研。
我在选择实习以后,每天伴随着这个城市拥堵的早晚高峰,还是在思考大一的问题,但依旧迷茫。
迷茫,是因为不知道和不确定的可能性,因为无法预知,可是却充满了诱惑力和深陷的可怕力。
人啊,总会害怕不确定性,因为总会有承受失败的危险,可是一旦成功,就会是另一番风景啊。
总会慢慢长大,我们心里的小矮人,总会长成无所畏惧的绿巨人,欢欢喜喜的陪你长大。
你不要怕,迷茫的人总会长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