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大娘是我练习太极拳的拳友,更是我的忘年之交。尽管我正值中年,而她已八十一岁高龄,但共同的志趣让我们跨越年龄鸿沟。在家属院里,每当子女不在身边时,她总会第一个想到我。能为敬重的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我而言是莫大的幸福。
去年深冬,我特意鼓励大娘重拾荒废数年的太极拳。自老伴离世后,她便随子女生活多年,直到去年才搬回老宅。再次相见时,她感慨已将拳法遗忘大半。"必须重新练起来,"我劝道,"这不仅为了强身健体,更是心灵的修行。"
初次带她去拳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晨光中,太极老师特意放缓教学节奏,拳友们也纷纷上前示范动作。看着大娘认真比划的身影,我既欣慰又担忧,不时提醒她注意休息。"放心吧,孩子,"她拭着额间薄汗笑道,"我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既然来了就要用心学。"
那天我们足足练了一个半小时。收势时,我发现她脸色发白,执意要送她回家。行至半途,她忽然嘴唇颤抖,我当即用掌握的穴位按摩法为她调理。十五分钟后,血色渐渐回到她面庞。"你这双手比药还灵呢,"恢复精神的大娘打趣道。后来才知这是低血糖引发的心脏不适,我反复叮嘱她务必随身携带糖果。
大娘的独居生活自有其坚持。作为五十年代罕见的高中毕业生,她保持着知识分子的雅趣:在屋后侍弄两畦菜地,养着五只母鸡和一只威风凛凛的公鸡。每日破晓时分,那只金翎公鸡便引吭高歌,嘹亮啼鸣常惹得周末补觉的老师们苦笑。家属院微信群里时有抱怨,但当我们全家商议是否告知大娘时,先生却说:"这是老人难得的精神寄托。"上大学的女儿更是幽默:"这可是咱们院的天然闹钟,多有生活气息!"
立春前夕,我悄悄买了双太极鞋。记得有次大娘念叨旧鞋不知收在何处,节俭的她始终不愿购置新物。选鞋时特意挑了防滑棉款——北方的倒春寒最是湿冷,既要保暖又不能妨碍招式伸展。当我把鞋盒递给她时,老人摩挲着鞋面刺绣的云纹,眼角泛起泪光:"你这孩子,总把我的事记在心上。"
如今每周打拳,总能看到大娘穿着新鞋的身影。晨雾里,她白鹤亮翅的招式愈发稳健,那只金翎公鸡在菜地旁踱步相随。有时练完拳,我们会坐在青石凳上分食她烤的桃酥。酥皮簌簌落在深蓝练功服上,她总说:"慢些吃,喝口茶润润。"
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如同太极阴阳般相契。不必刻意维系,晨练时的相视一笑,菜园里新摘的时蔬,甚至偶尔飘进窗棂的鸡鸣,都是岁月静好的注脚。或许真正的忘年交,便是你在暮年教我从容,我在盛年护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