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做好一个公众号

图|来源网络

一直有小伙伴希望我分享一下做公号以来的心得,我也非常惭愧,做的没有很好,但一直在坚持,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干货,希望大家未来都能做的比我好。


做公号的初心

一、为什么要做公众号

很多人提到「  初心  」两个字就觉得很虚,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是为什么我周围有很多小伙伴随随便便就开了个公众号,刚开始很三分钟热度,更文也很勤,但最后就写不下去了,或者早就不把公号当一回而事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了。

要知道一个公众号连续210天不登录,不更新就会自动注销。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我建议当初还是不要去注册的好,毕竟占用一个名额,占用一个邮箱。

一定要想清楚,我做公众号是为了什么?企业的公号基本都一样,展示企业产品,建设品牌,增加一个传播渠道,传播公司理念等等。

关键是个人要想清楚,否则到后面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记得我的一个朋友懒妈,有一次文章被大号“武志红”看中转载了,于是一夜爆红,增涨了上万粉,基数一大,就开始招来各种谩骂、说她三观不正,说她写的不好,各种评论都有。

好在懒妈也只是想在文中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儿经而已,没怎么理会,继续做好她的内容。分享育儿经验就是她的初心,而我当时就想分享我的成长经验,所以有些人觉得太普通或者不屑都不会影响到我,我觉得有用,分享出来,有人看到了拿去用,并从中获益我就觉得有价值就可以了。

初心就是帮你在遇到绊脚石的时候,可以把眼前的困难化解的那个溶剂。

二、你的目标是什么

做什么事情都得有目标,哪怕不知道该定什么样的目标,也得有个目标。如果不设定目标,就像我当初刚写公号文章,阅读量才个位数,写了一个月还是个位数,是写还是不写,自己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目标很简单,有人看完来告诉我,写的不错,对我很有用,给我肯定给我鼓励,这就是我的目标。也有人会设置量化的目标,比如一个月粉丝数量达到1000,一年达到10000也是目标。

设定好目标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目标就像一面旗帜,让你在公众号的道路上有个奔头。

三、你的榜样有哪些?

这一点很重要,从零开始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给自己找几个好的榜样,每天看他们的文章,从内容到排版,从文风到头图,然后不断的优化自己。就像我有一天突然看到一个非常小众的公号,她的底图做的非常好,而且经常在优化,我果断关注了这个公号,但不看文章,只看底部的设计。

富兰克林是如何成为优秀的作家,其实最初他并不会写作,而且写作水平连普通作家的边都及不上。就是找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对照着里面的文章对标着写,再合上杂志用自己的方式写一遍,然后拿出杂志中的原文,寻找差距,不断改进,最终成为大作家。

榜样不是让你去照搬,而是去模仿,学习好的地方,哪怕只有一小点,拿来变成更好的自己。


公号的定位

一、内容定位

在建立公众号的最初就要确定自己的内容定位。我当初就是因为没想好,内容风格调整了三次,导致公众号名称换了三次,包括logo,整体色系,底图全部大换血,有几个小伙伴差点找不到我公号,这个其实影响挺大的。

推荐几个公号内容定位做的好的大号:

余点Queen主义

炒鸡爱美的北大女博士,只给大家推荐自己用过好用的美妆、美服,心水好物;

曲玮玮

有故事的复旦名牌大学女生,转写情感类文章,很细腻,可读性强;

选择自己

成长道路上的励志干货,有干货有鸡汤,很适合焦虑的白领;

凯叔讲故事

从早期的讲育儿故事,转型成为育儿心理学大号,俘获了千万妈妈的心,定位准确,内容实用;

剽悍晨读

实用类书籍浓缩版,没时间看那么多书,可以看看这个号,把每本书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很适合碎片化阅读,关键要去实践。

二、形象定位

形象就是一张脸,公众号自然也需要把这张脸做好。这张脸是美是丑、是八卦是严肃、是快乐是忧郁,形象定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形象定位包括以下这些部分:

001 色系:包括logo色、字体颜色、辅助色等

002 配图:封面图、顶图、底图

003 排版:文艺的、硬朗的、可爱的、严肃的等等

004 互动文字:底部的互动文字、留言区的互动文字

形象定好了就不要轻易更换了,及时要调整也最好只是局部微调,像我这样又改名称,又改logo,色系还从绿色换成了橙黄色的,让用户摸不着头脑,是个大忌讳,好在内容定位没变,粉丝还算忠实,没有出大事。

三、如何建立风格定位

风格定位需要结合个人的喜好、公号的内容定位、整个调性、包括用户的喜好综合考虑的。定好之后就一直延续这个风格走下去了。

这里建议刚开始定风格可以找个榜样公号,比如想做育儿的,可以找凯叔、年糕妈妈这样的优质大号,除了内容之外,他们的排版设计、图片运用、和粉丝互动的口吻都可以拿来模仿,再不断改进。

不过不排除有些人天生就自带网红基因的,个人风格特别强,一来就可以独树一帜,能迅速抓住一批忠实用户,如果觉得自己的特点非常明显也可以不要拿来主义,自立门户。说不定能在众多同质化严重的公号中闯出一条血路。


如何快速拿到原创

喜欢写作的人从要做微信公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拿到原创。

拿到原创有什么好处呢?

001 内容保护

没有原创,其他公众号可以随意转载你的文章,没有任何责任,恶劣的可能自己拿去标了原创,你可一点办法都没有。

002 个人价值

原创号和非原创号在用户心目中的价值很不一样,现在用户口味都很叼,随便的内容他们都不愿意点开。原创内容比一般内容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用户也更愿意看。

003 效应更大

现在有一些平台会专门找原创作者合作,包括转载、投稿、约稿之类,我之前也收到过,原创号产生的效应更大。

004 实际收益

原创号可以开通打赏功能,等粉丝和各种指数涨到一定数量还能开通广点通,很多大V每个月光是广告都比工资高。

如何能快速拿到原创呢?

官方要求

95%原创率:微信首发为原创

没有违规记录:不能有抄袭

注册1年以上

实际要求

30天内

每周首发4篇

每篇必须内容原创

也有例外的情况,我的朋友小白从开始频繁更文以后,7天拿到的原创,因为腾讯后台还会看各种综合指数,小白当时文章质量非常高,转发也非常活跃,所以拿到原创速度非常快。

最后建议,拿到原创文章前不要转载任何人的文章。


如何坚持日更

一、建立素材库

之前在《如果在半小时内完成2000字写作》一文中提到过素材库如何建立。

这里再扯两句,现在我的素材库真的非常庞大,分支结构非常多,和半年前相比呈几何倍增长了。除了我之前说的平时要勤于把看到的金句、典故、案例等放入素材库。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一定要给这些素材贴标签,比如一篇《孕妇坠楼事件》,我看到好的文章,就会贴上“热点”、“社会事件”、“评论”等标签,等下次要用的时候直接搜标签就好了。

另外一点,一定要定期拿出来看和用,不用就是一堆垃圾,自己还花时间整理了也是浪费时间。

二、训练思考力

要坚持日更,思维上要跟上。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考力。

追热点

比如可以试着追追热点,及时不追热点也可以想想这个热点如果自己拿来写会怎么写?

比如前几天的《孕妇坠楼事件》,在群众骂老公渣,骂婆婆冷漠一边倒的声音外,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视角,比如“女人的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如何都要坚强的活下来”、“孩子是无辜的”、“是什么压垮了女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等等,而我也写了一篇“这年头,当个妈还真难。”

多构思

比如可以通过身边的一件事构思出一个故事大概,小王和女友分手了,穷困潦倒,最后逆袭,你会怎么写呢?

1)小王的现状什么?

2)目前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他如何努力?

4)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

5)发生了什么意外?

6)意外发生后,情节如何转折?

7)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通常是逆袭)

总之,多思考、多尝试,但切记自己的观点太过于极端,在没有看清楚事件真相的时候,切记对一个观点妄加评论,这样的观点太片面不可取。

三、让内容源源不断地来

这个是原创作者的心头大患啊,好不容易粉丝涨到了一千多,但之后一个是很难保证日更,毕竟是一个人在运营公号,工作之余只能挤出各种碎片时间来写文章。而且每次有了些想法也不知道什么选题符合大众口味,写出来的东西用户是不是买涨,怎么办?

随时记录

习惯有任何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哪怕是一句话,一个标题,最终可能演变成一篇文章。可以用笔和纸,我再推荐一个非常好的app叫“讯飞语记”,有任何想法闪过的时候,迅速打开,把他说出来,1秒转化成文字,节约了非常多的时间。

形成模板

我之前就研究过一些学习类大V写的文章,无非就是开头一段自己的故事或者案例,然后一大段自己的分析,还会列很多小标题,最后一些金句结尾,文章有干货,也有情节,还有金句。当然不是让大家都按照这个套路去写。可以再写不出的时候去套用一定的固定模式,反而更容易成文。

形式多样

其实日更并不代表每天必须用文字形式发布,可以发布一张图片、语音,甚至一段互动留言,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毕竟生活中总会有些突发事件,难免哪天没时间写文章,或者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去实施,没有办法的,但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去变通。

但记住,千万不要很长一段时间不做任何更新,这样粉丝会觉得这个公号的更新频率很差而取关。

四、每天坚持写

最后,就是希望大家坚持写写写,不管忙碌、焦虑、悠闲、紧张,总会有些想法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如果没有及时把他们记录下来就消失了,很可惜。

其实我每天多多少少都会写点东西,没有更文的时候,写个300-500字的感悟也是写,总之不能让自己停下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开了公众号就认真对待吧,把它当成一个能够聆听自己,连接你和读者心灵的桥梁就好。

每件事情都有它自己的逻辑,既然你已经选定了这样的节奏,当你经历跌宕,坚守誓言,将其安静地完成,就会有结出好果子的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