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山,有个朋友开车带着我们到钱塘江边转转。不知不觉地发现我们的车已经开到绍兴地界上。查地图时发现附近有个安昌古镇。朋友说,反正已经到了绍兴了,我们就开过去看看是个怎么样的古镇吧。
于是就闯入了这个让时光倒流的地方--安昌古镇。
这些年去过好几个古镇。云南的丽江、大理,浙江的西塘、塘栖。感觉这些古镇商业化氛围太浓,已经失去了古镇原本的意境。
当我们进入到安昌古镇,发现这个古镇开发得很好,也保护得很好,完全保留了古镇原有的韵味。
古镇有一条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河的一边是铺着青石板的街,大约有四米多宽,街的上面有铺着瓦的房顶,是骑楼的样式。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沿街而建。并不是在很多古镇上看到的那些小资情调的小店,而是当地人开的一些卖土特产和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如腊肠、豆腐乳、梅干菜、茴香豆,酱菜、香糕等。
河边骑楼下,放着一些古朴的小桌子和板凳,有人三三两两地坐在河边喝茶聊天。还有几个老太太在河边悠闲的打着牌。河里有乌篷船穿梭在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
虽经千年岁月,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处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
小镇进去是不要门票的,但有几个景点是收费的:城隍庙,师爷馆,民俗风情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石雕馆,宣卷馆。这些收费的景点,显然经过了精心的布置,但和小镇的历史风貌、民俗文化非常契合,没有哗众取宠、故意吸睛的俗气。
街的对面,也就是河的对面,是一些民居,当地的政府没有为了改造古镇而把这些居民迁出去,这些房屋的主人还安静地生活在这里。处处可见生活气息,有的门口还晒着梅干菜和小鱼干。
这里的土特产,看着就很有特色。安昌的腊肠很有名,因为是夏天,没看到街上挂满腊肠的情景,但在饭店里亲自品尝到了,确实齿颊留香。
仁昌酱园里排着几十只大缸,在太阳的烘晒下,散发出独有的香味。也许就是这样独特的工艺,使安昌人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吧。
街上有一个箍桶店,一个老匠人在专心致志地做着他的箍桶。虽然悄然流逝的岁月和现代文明的气息,已经冲淡了箍桶曾经的兴盛,但只要看看这么充满传统生活韵味,精致典雅的手工技艺,一定能把你带回到那个淳朴的年代里去。
这里的河并不是只有沿着街市的这一条,而是有很多更为狭小的支流。河两边的建筑,依然是原来的古朴风味,没有新的建筑错杂其间。有的青石板巷子很深很窄,仅容一人走过,不觉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如果是在下雨天,走在这样悠长悠长而又寂寞的巷子里,大约会不知不觉地走入到过去的时光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