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寒假期间,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示。我参与了由唐工院开展的返乡社会实践“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身为唐工学子,我在响应时代号召的同时,也时刻谨记着“立德、尚能、善学、笃行”的唐工院精神。在活动开展前期,我积极号召弟弟妹妹以及亲戚家的小朋友加入云支教活动,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整个寒假过的更加充实且有意义。
在活动开展期间,我主要的工作是与家长和小朋友进行前期沟通,让家长和小朋友了解活动意义以及之后的课程安排。其次是制作课程PPT和备课、录制相关材料以及对材料的收集与上交,这次活动本质上是协助小朋友完成线上五大板块的任务,包括一起云阅读、一起云运动、一起云研学、一起云课堂以及如果家长有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小朋友辅导假期作业。这些前期工作的完成,保证线上云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任务始初,课程的时间安排作为第一重任,合理安排时间让我和小朋友都能够充分保证课程效果,以免小朋友在完成假期作业上与课程时间冲突,那么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任务期间,联系家长沟通设备以及小朋友的上课设备则成为我的首个任务。在多方面的协调下,最终得到小朋友拥有交流设备的确认后,我的工作便切换为按照固定的时间安排去协助小朋友一起完成任务。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也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对此次云支教活动的体验与收获进行总结与大力宣传,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和小朋友参与到我们其中来。
为了确保每一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始终秉持着精心备课的原则。我会根据小朋友的年龄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寻找方法,并查阅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小朋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在云支教过程中,我也注重与小朋友的互动。在课上通过在线问答的形式,鼓励小朋友积极参与课堂,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小朋友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我与小朋友之间的距离。其次,为了更好地适应云支教的特点,我不断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我引入了游戏化学习的理念,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我还尝试了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小朋友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最后,我也非常重视小朋友的反馈意见。每次课后,我都会及时收集小朋友的反馈,了解她对课堂的评价和建议。这些反馈成为了我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也让我更加了解小朋友的学习需求和期望。而小朋友感觉我讲的内容非常有意思,也很喜欢上我的课。当活动结束时,她也开始要回到学校正式上课了,但她依然有些不舍,希望我能够一直继续给她上课,而我也回复她要认真上课,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随时问我。
在整个“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专项活动中,充当志愿者身份的我协助小朋友完成每日打卡,共完成云阅读14次、云运动16次、直播课程1次、录播课程3次、读书感悟1次以及自己主讲的“我的家乡”课堂1节,总获得志愿时长超20个小时,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且骄傲的事情。
由于我和小朋友不在一起,我们采取的是“云”支教的方式与小朋友进行联系,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上课。所以云支教的生活就是这么在互联网和现实的碰撞中开始了。我们共同阅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起交流读书感悟,分享启发,畅读历史,我们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以文字承载情感,去讨论古人的情怀与烂漫;我们连线“云”跑步,乘着微风,向着朝阳,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我们主动分享生活、喜悦,一起畅谈日月星辰。在这段时光中,不仅是帮助了小朋友,更多的是治愈和提升了我自己,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成果和喜悦, 而云支教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千言万语化作对本次活动的感谢,也很幸运能够参与本次活动,这既磨练了自己,也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寓教于乐。
云支教是一场双向的邂逅。我们志愿者并不是黑暗中的太阳,而是星星,星光即使微弱,也会为小朋友们照亮前进的求知路,以知识为纽带,以陪伴为愿景,借助线上教学的便利之处,我们多次自省自理,整理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在交流中明晰课堂节奏、提升教学效率,把云课堂落细落实,我们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为中小学生打造更创新、更多彩、更高品质的课堂。
让我们相聚云端,共赴“云支教”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