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人民城市”建设真本领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号角,激昂嘹亮,再次锚定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航向。建设一座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之城,非朝夕之功,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城市建设的中流砥柱,其本领高下,直接关乎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唯有练就与时代脉搏同频、与人民期盼共振的“真本领”“硬功夫”,方能不负重托,将壮丽蓝图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筑牢政治能力之基,深刻把握“人民性”这个灵魂。“城者,盛民之所也。”建设人民城市,首在深悟其核心要义。人民性,非抽象标签,而是城市血脉与灵魂。它要求我们超越钢筋水泥的物理堆砌,聚焦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所、发展之地的根本属性。党员干部须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城市发展一切工作最终指向人民幸福生活。要彻底摒弃唯GDP、唯规模扩张的旧思维,时刻叩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将“人民至上”融入血脉,化为自觉,在城市规划中真正问计于民,在项目建设中精准对接民需,在治理服务中处处体现民心,使城市的每一寸肌理都浸润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将城市真正打造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载体。

锻造专业能力之要,精准破解城市发展治理难题。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业能力与精细治理的深度融合。面对老城有机更新、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服务等时代课题,仅凭经验或热情远远不够。党员干部必须克服“本领恐慌”,以“归零心态”拥抱新知,如饥似渴学习掌握城市发展规律、规划建设专业知识、现代治理技术手段,成为懂城市、会治理的行家里手。学习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城市信息模型等“新武器”,提升运用数字技术洞察城市运行、预判风险、优化决策、精准服务的能力。要培养“绣花”功夫,聚焦“停车难”“买菜贵”“绿荫少”等具体而微的民生痛点,将群众的“问题清单”精准转化为治理的“项目清单”、服务的“成效清单”。在“智慧停车引导”“社区嵌入式养老”等微更新、微治理中,以专业素养雕琢城市品质,彰显治理智慧。

激发实践能力之源,在火热一线淬炼担当铁肩。本领的炉火,唯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方能纯青。要推动干部“沉下去”,主动到矛盾集中的街区巷陌、任务繁重的项目前沿、治理创新的实践热土中去“墩苗”历练,在破解民生难题、探索治理新路、推动城市更新的具体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要营造“大胆闯、大胆试”的干事氛围,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保护干部在探索城市更新模式、开发智慧应用场景、创新基层治理路径中的闯劲和锐气,让敢为人先者无后顾之忧。唯有在千头万绪的城市工作一线摸爬滚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中反复锤炼,方能锻造出能扛重活、敢打硬仗、善解难题的“铁肩膀”和“宽肩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建设承载人民向往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是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必答题”与“荣誉证”。唯有常怀“本领恐慌”的清醒,永葆“能力升级”的自觉,在“铸魂”中校准方向,在“赋能”中掌握利器,在“砺剑”中淬炼担当,才能真正握紧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金钥匙”,让城市成为托举人民梦想、通往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实平台,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奋力书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璀璨华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