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早上7:30的东京天空。
还是阴天,天气凉爽。
早上好,见字安。
早起挑战的第46天。周日,允许自己睡到自然醒,然后起床,收拾房间,洗衣服,拉伸,冥想。吃了早饭,一切准备妥当,打开电脑开始写文章的现在,已经10点多了。
看来平日早上9点上班,8点多到公司的这个硬性指标下,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来,是高效而且规律的。就这一点看,每天有一个固定的上班时间,对于自律性没有那么强的人来说,是个好事儿。
最近两天,朋友圈里都是关于高考的文章,有给高考考生加油的,有吐槽今年高考题难的,有批判中国的高考制度的,还有一些分享一些关于自己高考回忆的,和对于高考的看法的。不管怎样,高考,到现在依然是大部分人都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因此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也并不出奇。
今天早上看到了部分高考真题,那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看到题目的瞬间,就可以回忆起高考时的紧张气氛和备考时写的那一本本笔记和整理错题。陌生的是,那种为了一个目标,没有退路的拼一次的勇气和努力的感觉,好像在进入大学后,或者说来到日本就职后就越变越淡,离我越来越远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考,是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的,就是成绩。因此目标也只有一个,就是尽量提高每门学科的成绩,因为目标单一而且可以量化,因此可以找到适合的应对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应试技巧。
可是大学之后,或者到了就职之后,这种单纯简单的评价体系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评价一个人的,不再是单一的成绩标准,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应该是人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等等,但是在我们12年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涯中,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被更加明确,更加现实的高考所打败了,能力的培养被放到了并不重要的位置,考生,家长,老师的目标都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成绩上。
所以,高考之后,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新闻是,有些考生在考场上情绪失控或者出了考场情绪失控,甚至还有选择更极端的处理方式的。在上了大学之后,有些学生会失去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就此沉沦,因为一直以“高考考出好成绩,上一个好大学”为目标的他们,在上了大学,或者上了一个所谓的好大学后,目标达成了,那么,然后呢?不知道了。对于没了目标,没了方向,或者说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方向的人来说,就会陷入迷茫和困惑中。
高考教会我的,是有了一个明确目标后,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去拼一把的勇气,而高考之后,才是真正的人生,需要我们真正去思考,那些最基本的,也是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是谁?”“我该如何去度过这仅有一次的一生?”
想明白了这些,再捡起自己当时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勇气,
我想,这才是高考带给我们的真正的礼物。
就这样,明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