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间,黄公垆下,崔九堂前。
叹人生何似,飘花陌上,妾身难托,卖镜桥边。
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
主人好,但留髡一石,空恼彭宣。
不因浩叹明年。也不为青衫怆四筵。
念故人何在,旧游如梦,清风明月,野草荒田。
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
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
即便不考虑南宋亡国的背景,这首词也已很伤感了。
我比较喜欢第二段。
“念故人何在,旧游如梦,清风明月,野草荒田”。前两句很常见,也很直白,述人之常情而已。“清风明月,野草荒田”,两句之间有一个很令人痛心的对比。
刘辰翁在一首《忆秦娥》里写过“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他的下半生在元朝度过,但他相信自己和友人每日抬头仰望的,依然是旧朝的月亮。
明月清风,仍旧是那样的明月清风,可是月光里、清风中,却不再是热闹的熟悉的京城,而是“野草荒田”了。
所以“清风明月”看上去颇有雅兴,和“野草荒田”似是不搭,却正是这不搭,衬出万千悲凉。
瞬息之间,人痛极而麻木了。高歌一曲,声声皆有恨。和“野草荒田”相应的,四周围是一片萧然,无管弦丝竹之声。
还是那首《忆秦娥》,“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原本熙熙攘攘、极为热闹的去往京城的道路上,不见人影,只有风雪弥漫。
眼前不断地闪回,一会儿过去,一会儿当前。
过去是“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如今是“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
过去是“黄公垆下,崔九堂前”,如今是“旧游如梦,野草荒田”。
黄公垆,魏晋时竹林七贤一同饮酒的地方。后代指朋友聚饮之所,借以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崔九,名字是崔涤,唐玄宗时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在兄弟中排行第九。语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事到如今只能长叹一声,“人生何似,飘花陌上,妾身难托,卖镜桥边”。人生究竟是什么?像花瓣不由自主地随风飘落在路上。像乐昌公主那样被迫与丈夫分开,把所有希望托与半面铜镜。
像他与他的父老弟兄一样,被命运推到了悬崖边缘。虽然他说“不因浩叹明年。也不为青衫怆四筵”,不担心来年忧苦,也不扫今天宴席的兴。可是终究,当一曲《何满子》响起,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掉下来。
《何满子》为词牌名,相传取自一位叫何满子的歌者,不知何故被判了死刑。临行前悲歌一曲,断人肝肠。白居易为之写过——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何满子》自此便成了悲歌的代表。“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是我最深的印象。
所以最后几句,“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 语言直白,气氛清寂而情感深厚,读来特别令人难过。
每每想到这些亡国之民,总是很难过。
万里江山空自改,一声何满双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