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本书时,作者与读者争辩,并且希望读者也能提出辩驳。这时候读者一定要熟悉辩论的原则在辩论中要有礼貌并且又有智慧。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观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争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当作者说出的是事实,并且是提出相关的证据时,他的说法才成立。否则就是毫无依据的说辞。
当你读懂了一本书,但是却不同意作者的时候,你要做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第一,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带到辩论中去。第二,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者假设摊出来。你要知道你的偏见是什么。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因为假设而终止的。第三,派别之争难免会造成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尽力尝试不偏不倚。在争论时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激情。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是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2)你的知识有错误。(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伟大的作者经常是伟大的读者,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阅读所有的书,只因为他们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他们的程度才可以跟作者相匹配。很自然的,一个好学生会变成好老师,一个好读者也会变成好作者。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
我也不喜欢别人说:“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但我知道你说的是错的。”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无论我们赞同或是反对别人是,一定要给出强有力的依据,不能跟着感觉走,更不能带着自己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