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是由杨绛在92岁时所著,回忆记述了一家三口相守63年的生活点滴。当时杨绛先生的丈夫、女儿都已去世,她一个人回忆“我们仨”。而即使这样,全书也哀而不伤,甚至让人读来心生温暖和感动。
首先来介绍一下作者,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作品。
丈夫钱钟书,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翻译《毛泽东诗集》英文版,在他的诸多著作中,长篇小说《围城》堪称顶峰之作。
女儿钱瑗,小名圆圆。1937年出生于英国牛津,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她治学严谨,开创了英语“文学体”。
这个家,很朴素,是普通的一家三口,这个家又很不普通,是学者家庭。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想这就是《我们仨》最让人羡慕和感动的原因吧。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记录杨绛一家人温暖的故事)
这本书的第二部最感人,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回忆自己的爱人钱钟书大病住院期间自己每天往返医院的生活。钱钟书住院不久,她们心爱的唯一女儿因骨癌被迫住院,杨绛先生每天只能做梦回到女儿身边,静静的看着女儿身边发生的一切,自己却无能为力。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心灵相通的默契,一个因为年迈,一个因为病重,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都不能送别,但他们每天都以托梦的方式告诉家人自己的情况,目送着远去。
他们三个人好像是注定要组成家庭的三个人,他们是最懂彼此的人。
本书开幕以托梦寄语的形式,表达凄迷的心情,简洁又沉重,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用悠悠的回忆,细细地记念‘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