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

利用碎片时间写文章,比如15分钟写一篇短文。先不必在意文章写的如何,重在去做,先完成,再完美,很不错的一种练笔方式。

学习了蓝胖老师《写作拖延症,能治吗?当然能!》深受启发。

不要被仪式感裹挟

这一点深有体会,有时候,越是在意,越是思维卡顿。

思想的开放性被正襟危坐的仪式感绑架,我要写一篇文章,我要写一篇好文章,我正在努力去写一篇好文章……

这些思想包袱与写文毫无关系,反而成了写作的累赘和羁绊。在无休止的等待中,灵感并没有出现。

不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把写作当成一种肌肉记忆,像呼吸一样自由。

想写就写,随时随地。

总想拥有大块的时间写大作,想多了,即便有这样的条件,也未必能逼出大作。

每天15分钟的碎片时间不要太多,一组啊这把,我们都做了什么呢?都是些无谓的消耗。

从记录生活开始

记得有位老师讲过,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用文字表述出来,力求精准,若能从中挖掘内在的深度,那就是一篇好文章。

常常被写作素材所困扰,每天为这什么而犯愁,这是大多日更人遇到的难题。

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去写才是重点。

譬如一件小事,文字还原,写出来的就是流水账,能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去放大,你会发现局部探寻同样出彩。

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只能失去更多锻炼的机会,敢比会更重要。

从少到多,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平台日更要求并不高,过百字即可,不妨就以此为起点。只要坚持,以后可写的会越来越多。写得多了,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