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讲“生活即教育”,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像我们做耕读,和学生一起去种菜、去农村,去游学,去画画……这些本身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去做耕读,不是指望学生学会干农活,去画画,不是让他们成为一个画 家,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生活,在不同的场景下与他人交往。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生活 在别处,在集体当中生活,比农业技术本身更为重要。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梁思成先生讲的“半个人”,因为只有生活过,你才知道什么叫做 生活 。
对我们现在的学生,我特别希望大家少做一些蜻蜓点水的事情。如果参与一个实践活动,你在这过程当中没有挣扎,没有克服困难,没有长时段的思考,你就很难有真实的获得感。所以我们在大学里要创设成长环境,让 学生一个低成本的状态下试错。新雅书院有个“一事计划”,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大学当中做一件事,可以是小事,也可以是大事;可以改变周边周 围的生活,也可以想着去改变世界;可以是公益的,也可以是技术创新。失败了倒是没关系,重要的是认真地、在一个长时段里为一件事坚持过。
与此同时,有一件事我很坚持,就是教育不能有太多强制,强制了就和自由的目标自相矛盾了。我时常跟学生讲要延迟满足,当教育者也要延迟满足。因为你要想让教育的事情立竿见影,肯定也有办法。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想看长期的效果,就要给自己延迟满足。不要看一时的好坏, 一定要有长线思维。
Sunny的第4855条晨课:梅赐琪-通识教育,实际上可以养成一个对于知识的态度;态度养成之后,学习知识反而是一生的事情。
2025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