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何在,我相信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我想我现在的答案是找到人生的道场。有人会说人要走出人生的舒适区,我很赞成,但你要想到人生如何找到自己的道场,不就是对不舒适到舒适的过程吗?找到人生的道场,但不要安于人生的道场。我想这应该是人生的一重境界吧。
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境界。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首先是自然境界,人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去做事,对事物并未有觉解,或不甚觉解,所做的事,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第二是功利境界,人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必然是不道德的。这种人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所做的各种事,有功利的意义。第三是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最后是天地境界,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佛教禅宗的三重境界,常被引申用来形容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 。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到宋代之后有所改变,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
相比于上述的境界,我更欣赏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我相信绝不能这三重境界定义人生,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境界,比如杨绛先生,她所翻译的歌德所写的《生与死》。
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与世无争就是她的人生态度,尽管我无法理解,在这个社会中怎样才能做到与世无争,这恐怕很难吧,但杨绛先生真的做到了。还有弘一法师李叔同,及其他的弟子丰子恺的三重境界,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宋代的词人蒋捷,他的一首《听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韵律上都应该是经典之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这首词就那么几十个字,三次听雨,概括了人的一生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
反问自己,现在的你走到了人生的哪一重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