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品《春江花月夜》

浅品《春江花月夜》

          文  丹凤中学 胡杨

      初识《春江花月夜》,是在高中期间。一见倾心,念念不忘。可反思诵读抄写,均不解其意,不得其味,被遗忘在记忆里很多年。

与它久别重逢是在疫情期间,因为居家隔离,因祸得福,得以多方查阅资料,反复吟哦,潜心研习,终有所悟。

  《春江花月夜》乃初唐张若虚所作。起初名不见经传,在后世才得慧眼所识,收录于唐诗,方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文学家闻一多先生对此诗的评价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对它的最高评价是“一诗压两宋,孤篇盖全唐”,说它盖过李杜等唐宋一大批名家,有过誉之嫌。但反复吟咏,反复品味,此诗的确有它诸多的独到之处,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我非专业人士,在此我不敢对它进行专业分析,只浅略谈谈自己背诵和品味过程中悟到的一些浅见。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我只表述我个人读到和品味到的《春江花月夜》,不对和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并批评指正。

    《春江花月夜》共有四九三十六句,共分为三阙。每四句为一个画面,然后层层铺设,层层渲染,最终成就一幅清绝壮美、意蕴悠长的诗篇。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禅思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美绝伦的饕鬄盛宴。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诗文赏析

    先说第一阙,也就是前四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作者用超广角镜头,初略几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丽绝伦的

“春江明月”图。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两句作者拉近镜头,把镜头对准眼前的江流、芳甸、和花林。江流宛转、月照花林是视觉描写,“绕芳甸”则为味觉描写,让读者似乎闻到了月色下清冽的水汽中芳香的花草味道,极其贴合标题中“夜”这个大背景,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审美的触觉,那就是除了看,我们还可以用嗅觉来体味美好事物。“月照花林皆似霰”描写了月光下春江畔百花晶莹洁白,似雾非雾,似玉非玉的清丽脱俗的冰肌玉骨,用模糊的色彩,和模糊的概念,为我们留下了唯美却想象无限的空间。你可以去任意猜想花林的花的种类,和色彩,但不管它是什么花,什么颜色,在月色之下,它都被披上一层浅浅淡淡的若隐若现的如水月色。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两句则是触觉和意念描写。春天乍暖还寒,阵阵袭来的寒意,让你感觉不到空中有霜在飞舞,在零落,但它却切切实实存在,它也参与了这场春、江、花、月、夜的盛宴。。

“汀上白沙看不见”,水天一色,让人感觉整个世界干净澄澈,只有天和水,但谁敢说水陆交界之处,那被江水反复冲洗的白沙不存在呢?“在”而不见,“流”而不觉,虚实结合,动静搭配,诗意弥漫,禅意顿生。我们可以把这幅绝美的画卷命名为“江花月夜”。

      从色彩来看,“春江明月”一律用淡色,而“江花月夜”在清淡的夜色中出现了暖色调江花,画面开始明艳起来。但由于有月光渲染,这明艳还是以清淡为底色,丽而不俗,美而不艳,恰到好处。

      以上八句为全诗的第一阙,主题是景。

      画面已经很美,但它不是最美,还缺一个最关键的元素:人。再美的画卷,如果没有人,未免单调无趣。

      全诗的第二阙,这个关键元素

“人”出场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作者再一次用超广角镜头,用简单的素描笔法,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两个数字:一和零,却囊括了月夜的所有景物。未读者勾勒出一副充满禅意的意境,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既有横向的平面画卷“江天一色无纤尘”,又有立体的视觉空间“皎皎空中孤月轮”。但作者没有沉浸在这清丽脱俗的意境之中而止步不前,而是倏然展开了时间上的纵向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一个无人能够回答的哲学问题,一个高深的时间命题,它让画面静止,让读者陷入了对浩瀚的宇宙和幽远的时空轮回的沉思之中。

      但作者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而是巧妙地自问自答,用宏观回答微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用“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个大命题,回答“江畔何人初见月”这个小命题,处理得非常巧妙。人类生生不息,“江畔何人初见月”已不重要。“江月何年初照人”也不重要,因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一阙可命名为“月下考问”。

      承接上一句“江月年年望相似”

的江月不变,时间永恒,作者突然又俏皮地问出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正沉浸在那个哲学问题中苦苦思索的读者,立刻被拉回来回应作者的充满人情味道的窃窃私语,整个画面立刻变得温暖多情,妙趣横生。原来月亮它老人家也有所待,只是不知它所待何人?

      月亮多情,月亮不语。

      纵然江月有待,江水却永不停歇,于是“但见长江送流水”自然吟出,读者的情绪又被牵着悄悄改变。一个痴情守候,一个永不止步,这多像处于恋情之中聚少离多的男女?让人顿生伤感。同时也推人及己。似乎自己就是那月夜中伫立江畔苦苦思念某人,等候某人的人,让人愁绪顿生。到此,“人”一步步从时空中走来,从历史中走来,越走越近,走到了作者面前,“人”的戏份不断地加重了。

      一个主角不够,另一个主角在悄悄登场。文章的主题也由哲学思考的“理”转到了人类亘古不变的“情”上。

    第三阙浓墨重彩,开始写“情”。人生最美好的感情,莫过于男女之恋。但人间自古聚少离多,江月有待,江水却永不停歇。月亮和六便士永远是人类的两难选择。

      “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这一句引出了第三个意向:白云。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呢?它是一个场,一个时间的场。它既是一个见证,又是推着一切往前不断发展的时光。月亮好比恋爱或婚姻中的女人,也即诗文中的思妇;江水好比是恋爱中或婚姻中的男子,即诗文中的游子。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结构,决定了女人的受,和男人的游。白云则像是不紧不慢悄悄溜走的时光。不管你多么希望和爱人长相厮守,不管你多么希望游子多作停留,可为了生计,也为了实现抱负,男人只得一次次离开。时光它永远不会停下来等你,它就像悠悠白云,永远向前,苍老了的容颜,褪去了的芳华。这多么使人发愁啊。不但家中的思妇愁,青枫浦上的游子也愁。既愁自己,也愁那个江中的偏舟子。

于是 “谁家今夜扁舟子”荡着小船出来了。其实在无边的春江花月之下,或许就没有那么一个偏舟子,作者自己就是偏舟子,偏舟子也就是作者自己。是他意念中的自己。这就像是心理学中的本我和自我,我看见“我”乘着一叶方舟,向某个既定的方向驶去,或许是“我”多想乘坐一叶方舟,趁着月色,去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身边。

江中那叶扁舟里的游子,既是你,也是我,是人间所有心有牵挂心有所属的游子。如果只是游子一个人的思念,顶多只算得上是单相思,那不是人类恒古不变的爱情。爱情永远不是一个人的思念,一个人的愁。而是男女之间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是不知在这渺渺月色之下, “何处相思明月楼?”

“何处相思明月楼”接得非常巧妙,既接住了游子的思念,又带出了第二个主角。作者转换角度,把笔触投给思妇。虽然作者没有亲眼看见明月楼里思妇的思念,但没看见不等于不存在。它是人之常情,人之共情。明月楼是所有女子住所的通称,或许在这样的一个月夜,某一座楼里的女子,正在思念江中的偏舟子,或许思念的是作者,或者是另一个在月下感怀之人?她的相思所落何处?她又是何处楼里的女子,正在相思何处江上的偏舟子?谁能作出肯定回答,抑或是否定回答?所以“何处相思?”,实则是处处相思,是人人相思。

在如此一个月明之夜,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在某座月下的楼上,有人一定正在苦苦思念远方的游子。明月楼上的女子,或许正是游子的心上之恋,正是作者心里所属之人,他们远隔千里,却因为一轮明月,紧密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先写游子,还是先写思妇呢?当然先写思妇。美人一直是诗歌的主角,更是作者心里真正的牵挂所在。

“可怜楼上月徘徊。”两句用一个承载千古思念的“楼”自然衔接,多么紧凑,又是多么巧妙。在作者文字的带动下,我们自古自然地把目光定格在明月楼上。

      女子是如何的思念呢?“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明明是女子思念成灾,懒衣起徘徊,作者却不这样写,他说月亮在她的楼上徘徊不去。一会儿照着妆镜台,让她想起两人对镜贴花黄的甜美;一会儿照着玉户帘,又让她想起丈夫掀帘而入的恍惚,甚至想起曾经的夫妻恩爱;此情无计可消除,起身想去洗衣派遣思念,却见明月又照耀着仍留有丈夫汗味等待洗涤的衣服。真如现代人说的:“你在身边,你是一切。你不在身边,一切是你”。哪哪都是“你”的影子。也正如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梢,却上心头。”

      思念无法遣怀,索性登高望远,看向茫茫月夜,放飞思念,于是产生无限遐想。“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月下思妇,多想乘着月色,飞到游子身边,她想要鸿雁传书,她想作鱼跳龙门,奔向大海,投入恋人的怀抱。可是游子所在之处,月光不度,鸿雁不至,鱼龙难达,白白搅乱一池春水。这几句诗也可以作另一种理解:大雁飞过,雁过无声,但河流记得;海底的鱼龙潜游,看不见鱼龙出水,但水面会有波纹。言外之意,你的思念我知道,正如河流知道大雁曾经飞过,雁过会留痕;你的思念我能感应,正如鱼龙潜跃,水面会有波纹。

      因为思念不是一个人的思念。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你可知道,我也是多么思念你呀?不信你看,“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我昨夜梦见花落闲潭,似乎还看到你的影子,想要和你花前月下,可惜就是在梦里,你也从我眼前消失不见。眼看春花将落,春已过半,时不我待。可归心似箭的我,又怎样才能赶回到心上人你的身边?我也只能在这春江花月之夜,伫立在这春江之畔,徒劳地看着月亮慢慢西斜而徒劳感叹。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你看那明月已慢慢西沉,一点点在海雾中隐去。我多想不顾一切奔回到你的身边,可这中间远隔碣石潇湘,山重水复,我插翅难飞啊。

      有景有理,有情有思,也有团圆吧?“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有几多人能乘着如此美好的月色,回到心上人的身边,留下我独自一人,孑然伫立在清冷孤寂的春江花月夜,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思念之中。

二、韵律赏析

      此诗画面感强,意境优美,充满诗意哲思,用韵也非常讲究,下面我对用韵进行简略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平,生,明”三字押平声庚韵。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甸,霰,见”三字押仄声霰韵。

      这八句纯写春江月和月下花,是景物的铺陈,为此诗第一阙。

      接下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开始了诗文的第二阙。“尘,轮,人”用的是平声真韵。“江天一色无纤尘,”这句还是说春江与明月水天一色,融为一体,总述了上一阙最后两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意思,但更为凝练和唯美。

    “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一句还是说月色皎洁,但视觉一下子由平视变为仰视,从江水移到月亮。景写完了,由景及理,引发哲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万物之灵是人,人生无限循环,诗文引用上一句的“人”字,用顶真手法开启下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也用得巧妙。“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不变,所待何人?所以下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四句“已,似,水”,用的是仄声纸韵。

      江水一去不返,水天相接,目光又移到天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清风、月亮等常常是寄托相思的意象,所以乘坐扁舟的游子,愁思无眠的思妇出场了,如果此诗只写春,江,花,月,夜,为写景而写景,那就普通了。春意萌动,花前月下,江枫渔火对愁眠,诗题的五个字,没有一个不跟愁思有关,自古以来,思乡的游子,盼归的思妇,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所以,写到此处,月下遥相对应的游子与思妇必然隆重登场。这四句“悠,愁,楼”,用平声尤韵。

      承接上一句“何处相思明月楼?”的楼,接着来一句“可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占上拂还来。”寥寥几笔,写出了因相思成灾而慵懒郁愁的思妇的神态。“徊,台,来”,用平声灰韵。

      满腹思绪无法遣怀,登高望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四句中“闻,君,文”用平声人韵,写出了思妇的各种月下遐想,抒发了无尽的思念和无奈。

      最后八句为诗的第三大阙,写的是游子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西斜。”“花,家,斜(读xia)”用平声麻韵。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叶摇情满江树”。“雾,路,树”用仄声遇韵。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此文只是我的一点浅见和感悟,不当之处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在此谢过。

附原诗: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