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应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舒缓身心的重要时刻。然而,节日期间也往往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节点,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纪律观念和工作作风的集中考验。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抵制节日腐败,不仅是恪守廉洁底线的必然要求,更是锤炼过硬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实践。我们必须将节日期间的正风肃纪与日常工作的作风养成紧密结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文明的节日氛围。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节日“防腐堤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首要在于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节日期间的人情往来、传统习俗,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围猎”干部、进行利益输送的“挡箭牌”。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刻认识到“小节”之中有政治、“小事”之中有方向。要自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视为不可逾越的“铁规矩”、“硬杠杠”。要通过持续深入学习党纪国法、典型案例通报,常敲警钟、常亮红灯,彻底摒弃“小事无碍”、“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从灵魂深处抵制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确保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节日关口,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二、坚持令行禁止,划清纪律“红线边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抵制节日腐败,关键在于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并严格遵照执行。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做到:一是杜绝违规收送。严禁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有价证券、电子红包等;严禁利用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二是规范公务接待。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相互宴请,公务活动务必依规、从简、节约。三是严守公车使用规定。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制度,节日期间除值班执勤车辆外,一律封存停驶,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养”。四是简办婚丧喜庆。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办理婚丧喜庆事宜需按规定报告,不得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五是净化社交圈子。自觉净化“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远离各种“小圈子”、“关系网”的诱惑。要将这些纪律要求作为带电的“高压线”,时刻敬畏,绝不触碰。
三、锤炼过硬作风,展现基层“清廉形象”
节日风气是日常作风的集中反映。营造廉洁文明的节日氛围,必须与日常工作的作风锤炼同频共振、一体推进。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一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节日活动和日常工作中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二要持续深化务实担当之风。节日期间更要心系群众,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扎实做好值班值守、应急处理、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有序运转、社会和谐稳定。三要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之风。主动将节日行为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习惯在“探照灯”下工作生活。畅通监督渠道,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干部更要发挥“头雁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廉洁规定,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带动形成清廉过节的良好风尚。
四、培育廉洁文化,浸润人心“成风化俗”
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需要久久为功,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廉洁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可以通过发送廉洁过节提醒短信、开展节前廉政谈话、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讲述廉洁故事、挖掘本土廉洁元素等方式,让廉洁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要鼓励和倡导健康文明的节庆方式,如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传承优良家风等,让清风正气充盈节日生活,使廉洁过节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常态。
作为新时代的乡镇公务员,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必须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抵制节日腐败的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清廉的形象,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让清廉之风吹遍乡镇的每一个角落,为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