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穿着大裤衩就没资格喝红酒吗?”这是我二叔提出来的一个哲学问题。
“您要穿着大裤衩去酒会啊,别人会把你当神经病赶出来!”我打趣着说。
“我不去那地方,我就在自己家喝呢?“二叔继续问。
“那他们就管不着喽”我摊摊手回答道。
但我想了想又觉得不对,穿着大裤衩喝着高雅的葡萄酒?那画面真是太美我不敢看。但无可奈何,我只好略带嘲讽的说,“喝红酒穿裤衩,这种问题也就您这样的俗人能问的出来!“
二叔一脸无辜的反问道:“俗人怎么了?你不是吗?”
02.
如您所见,我二叔是一个粗俗的人,平日里爱听的是农村重金属风的凤凰传奇,爱看的是永远几个老梗循环使用的央视综艺,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对穿衣打扮也毫无兴趣,只要食可果腹衣能蔽体便心满意足。他似乎对什么都是随便的态度,却唯独嗜酒如命。啤酒看球追剧喝,白酒过节迎宾客,没事还喜欢整点药酒补补他那感觉被掏空的身体。
知道他爱酒,大二那年暑假我便给他带了两瓶法国干红葡萄酒。一来是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二来嘛,是想转化点潜在客户。二叔大喜,捧着酒瓶爱不释手。虽然通篇法文看不懂,但还是装模作样看了半天,然后憋出一句,“哦,这酒是15度的呀。”
我附和道,“叔您原来识数的啊诶嘿。”
那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刚学了点葡萄酒皮毛知识,就总自鸣得意的忍不住跟人卖弄一番。我拿过酒瓶得瑟的说,“叔,我来跟您讲讲这酒标哈,您先看这上面的“Cabernet Sauvignon”,这是赤霞珠的意思,赤霞珠呢是一个葡萄品种,它酿的酒呢一般会带有黑色水果的果香,比如黑樱桃、黑醋栗……”
“黑醋栗是什么?”二叔突然问道。
他这么一问我突然懵掉了,鬼知道黑醋栗是个什么东西,但我背书时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于是我心虚的说:
“黑醋栗就是一种黑色水果。”
我偷偷看了他一眼,见他没有深究,于是我接着说起来,“它的单宁含量很高,常在新橡木桶中熟化,以柔化它的单宁,并赋予它独特的橡木风味……“
我就这样滔滔不绝说了10分钟,最后二叔终于听得不耐烦了,他摇摇手说,“得得得……你就告诉我,这酒好喝不,多少钱?”
我看着眼前的二叔,感觉他的脸瞬间变成了牛脸,我手里捧着的酒变成了一把琴。我一脸鄙夷的看着二叔,有些恼羞成怒的说,“好喝,不贵……您老就不能别这么土嘛,有点档次行不行,喝红酒呢这。”
二叔涨红了脸,委屈的说,“确实对这洋玩意儿不懂啊”
我没有丝毫愧疚地继续吹嘘着自己葡萄酒知识,什么“开酒六步法”啊,“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啊,葡萄酒礼仪啊,内容之精彩我自己都忍不住叫好。等到开完酒准备开喝的时候,二叔却突然说“诶我记起来了,你等等。”说着就跑进自己的房间。
我一头雾水,半晌,只见二叔竟然穿着一身西装出来了。印象中只有他嫁女儿的时候穿出来过一次。
“叔,你这是干嘛,这大热天的。”
“你没看电视那广告吗,品红酒时人都是这么穿的。这么不就讲究点吗?”
我看着二叔,紧扣的衬衫衣领勒的他脖子都红了,厚实的西装让他汗如雨下,我觉得有些滑稽,又莫名觉得有些悲伤。我没想到喝个葡萄酒竟对人性是如此的摧残。葡萄酒应该是载体,让人在这个载体之上去挥洒自己的个性,而不是被它改变。
二叔解开扣子说,“这衣服穿着真难受。”
我说,“脱了吧叔,看您这样我也难受。”
03.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跟你说说我小时候第一次看电影的经历。
那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看电影。那部电影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叫做《妈妈再爱我一次》。
我激动万分,却又紧张的不敢去。要知道,那时的猪肉只要五块钱一斤,一张电影票却要五十。去电影院看个电影在我看来,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为了不丢脸,我穿上了自己最满意的一套运动服,把红领巾洗的都快成白领巾,还偷偷用我妈的啫喱水给自己抓了个发型,帅的简直不要不要的,连班上最高冷的班花都忍不住多看了我两眼。进了电影院,我内心慌乱却假装镇定的找到座位,然后端坐着,手托腮做装逼状,生怕别人觉得我是土鳖。
演员表演的很卖力,可我却浑身不自在,始终入不了戏,因为我老是觉得旁边有眼睛盯着我看。这时坐在我左手边的一个胖子放了一个猝不及防的屁,呵,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就连电影里林志强惨绝人寰的哭声也没遮住这声惊天巨响。人都说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但在我二十年的过往人生里,这种又臭又响的屁绝对实属罕见,一只手都数的出来。我看着银幕里林志强那哭的已经扭曲的脸,我仿佛觉得他就是被这胖子熏哭的。
气味在电影院里迅速弥漫,电影院里“卧槽”的声音此起彼伏,骂声在哪响起就知道气味飘到了哪里,最后连一个坐在离我老远的前排观众都忍不住了,回过头来对着后面吼道:
“是谁他妈的放氨气??”
影院里都心领神会的哄笑起来,但没想到这胖子也跟着笑了,还不时转头冲我望,努力地佯装着自己肇事者的身份。这时人头齐刷刷冲着我看,我心想,这胖子可真够无耻的,自己造成的污染竟然要别人来治理,于是我捂着鼻子对右手边的一个低年级的四眼仔说:
“你下次能不能收敛一点?”
随着气味渐渐散去,我也逐渐放松下来,放下了托腮的小手,扯下了勒的我大汗淋漓的红领巾,开始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和其他人一起哭的死去活来。这一屁虽说打碎了我对电影所有美好的臆想,但也让我惊醒:
哦,原来来看电影的也都是普通人啊!
真是一屁惊醒梦中人。
时间来到2016年,我想不会再有人觉得看个电影就有多高端多有品吧?这几年电影价格的降低和电影文化的平民化,使二三线城市的电影市场迅速崛起并占据主力,让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这几年有了迅猛的发展。看电影已然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每一个常去电影院的观众可以坦诚的说,我爱看,因为我爱的就是电影本身啊。
在我看来,当一个东西你觉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时候,你只会在一旁对它静静地仰望,远远地欣赏,只有当你觉得它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你才会去选择消费它,让它参与到你的生命里,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
04.
这两年我听过一些面向消费者的葡萄酒课程,参加过一些葡萄酒文化的推广活动,越发感觉到葡萄酒圈和老百姓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他们中有些人就像结婚七年的小两口一样相互指责,卖酒的说你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一群臭傻逼,消费者说你装什么大尾巴狼装逼遭雷劈,然后,不欢而散,床头吵完床尾继续吵,依旧各自我行我素,你睡你的双人床,我睡我的沙发垫。
这种局面其实跟推广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不少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推广方式都是一本正经的,专业词汇一大堆,把人唬的一愣一愣的,对于推广者来说,你这样除了自我感觉良好以外,谁会有兴趣听呢。枯燥的知识并不会使大家的生活变的有趣一些。
我曾听过一个国内顶尖讲师的葡萄酒课程,三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后,和大家一块闲聊,一个朋友说,哈哈哈,老师讲的真是太逗了,不过遗憾讲的干货好少啊,也就讲了5个葡萄品种,还有产区ABCD,blablabla……
大家纷纷点头,“哎呀是啊,我也就学会了喝出了新旧世界的区别。”“还有这个品种特色。”“嗯啊,还有那个据说很难记的产区名”……
我在一旁沉默不语,觉得他们这些听似不好的话反而是对那位讲师莫大的褒奖。在一个三个小时的课程里,能让人心情愉悦,经历无数次的大笑,还让你记住了那么多的知识,乃至让你产生了“怎么就这点知识”的学霸的错觉。毕竟知识只有记住了的才是自己的,在信息量巨大的严肃课程里昏昏欲睡十个小时,更多的不过感动自己罢了,学到的可不一定比这三个小时多。
我们已经有太多虚妄的美丽,我们需要的是猝不及防的屁。这个屁不是把葡萄酒做丑作怪,而是摆低姿态,让它渗入我们的生活,打破葡萄酒与消费者之间的“尴尬感”。把葡萄酒文化融入在通俗直观的影视里,融入在引人入胜的故事里,融入在妙趣横生的文字里……现在,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少了,单从一个文化推广者的角度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有一天,像我二叔这样的人也能自在地穿着他的大裤衩,抖着腿喝葡萄酒的时候,我相信,中国葡萄酒的美好时代,才是真正的到来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