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王燕
[打卡日期]:2019/8/6
[学习内容]:道德经在说什么
[学习笔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
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一定也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序相随。所以圣人行事,顺乎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当成是倚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
第二章也讲的是世界运动的规律,以及我们按照这个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用哲学的语言概括这一章的内容,两句话——叫“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世界上很多的事物有正必有反,有黑必有白,这两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在它们的对立之中,才能形成一个运动变化与发展。
这就是事物稳定的普遍的规律,恒也。他前面讲的这个,他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性的内容。先说第一个有无相生。有和无相比较而存在的,相辅相成。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个讲完了,老子重要的话就出来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你看这两个,后边这两个字加一块不就是“利用”嘛,我们利用这个词的来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看见这杯子吧,外边是“有”的部分,中间是“无”的部分,正因为有“有”的部分我们才能用中间“无”的部分。
这是老子讲的第一层,告诉我们有无相生。
你看中国很多的艺术里边的理念强调的不就是有无相生吗?你看中国文人画,它不把它画满,它要留有空白,甚至有的留得多了叫“马一角”、“夏半边”了。画一角画半边,中间空的。你去问他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别看我这留着空白,这个地方不是空白,这叫什么?这地方涌动的是元气,什么是元气?无形。
我这个叫“计白当黑”,我这个叫“虚实相生”,你看虚实相生,不就是有无相生里边延续出来的,你看中国的园林不也是这样吗?
妙在什么地方呢?中国园林不仅强调实景,更强调的是虚景,风声,雨声,月影,花影,有无相生。所以大家知道中国的文化讲究悟,这一个有无相生是一个哲学上普遍的规律和道理。
第六十三章开头的这九个字。“为,无为。”为不就是有为吗?你想要有为,你得明白什么是无为,想要得到这个实的,你得知道什么东西该舍,该去掉。“为,无为。”这三个字就这么断句。
第二句话,“事,无事”。我想做成一大事,我想做事,那你知道在哪些方面,你得应该无事,不多事。不干扰别人,别让那么多繁杂的东西,把自己全部填满,不要瞎折腾。
第五十七章有四句话,我们要的其中的两句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无为反而达到比有为更好的结果,这不是有无相生吗?你天天有为还达不到这个效果,就像汉初那无为而治,七十年的无为而治形成了文景之治。你看,我无为而民自化,要的另外一句话,“我无事,而民自富。”别天天老用那些繁琐的东西折腾人,无事了,比那多事反而达到更好的这种效果。这个讲,“为无为,事无事。”
现在给大家说这三个字,“味,无味”。最有味道的是什么?是没有味道。这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一个词叫“真水无香”。等到大家喝了各种饮料之后,又回归到喝白开水喝茶的时候,如果这个是没有污染过的,这是最好的。
现在来说第二章的第二个,叫“难易相成”。难和易也是这样的,对立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立而发展的。大家想不是这么回事吗?世界上有难和易吗?不得相比较吗?什么是难?什么是易?我觉得这事容易极了,我们大家不用准备。你把它当作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根本就瞧不上它。很多容易的事情也会做砸了。
我想做一个难事,现在做的事情太没意思了,我这人是干大事的人,世上的难的事情交给我,我才能解决。不要吹这种牛,想要做难的事情,做大事,先从小的事情做起,从容易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练出本事。这是老子讲的难易相成的道理。
我们来看一下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图就是谋划,你要谋划做一件难的事情,你怎么做呢?怎么练习?你要从容易的事情做起,不要眼高手低,“为大于其细”,你要想有大的作为,要从小的事情做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不是从易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不就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形象的表达嘛?
所以你看第六十三章里边这句话讲的,“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有修养有作为的人,包括一个好的领导者,不是老给大家强调大的目标。终不为大,一个一个具体的目标完成,最后不就达到一个那样的结果吗,一步一步来。所以我们强调的是,你看老子在这里边强调的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逐步积累,循序渐进。
终不为大,终能成其大。
第四十四章。你看前面这三个问句,哪个好?哪个不好?名与身孰亲?名利和我们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重要呢?身与货孰多?我们的生命和我们追求的财富比起来,哪一个更珍贵呢?是应该拿我们的生命,拿我们的健康去换这个财富?
我得到得越多,我觉得越好,还是你应该反过来再来思考一下另外一面的问题?大家看下边这个不就在讲得失吗。得与亡孰病?得和失哪一个损害更大?我们大家当然认为失去的损害大了,事实上不是那么简单。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对名利追求过分了,过度地追求溺爱、喜爱,一定让我们耗费巨大,甚爱必大费,甚至搭上命。多藏必厚亡,拼命积累财富,到最后反而失去得更多,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厚亡,厚不就是大的意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所以我们应该知足,应该知止,知足不辱,才少了那么多的屈辱,“知止不殆”。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可以不辱,知止才能不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弘一法师曾书“知止”二字,知止者,知晓这人生中不可逾越的界限,知而后止,远离灾祸。
第九章讲什么呢?“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给我装热水,一点空间都不许浪费!热水装得满满的,你怎么端起来喝,你怎么端着它走路。持而盈之,你追求满,太贪了!不如其已,不如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已就是适可而止。“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有的本子把“揣”注音叫做“捶”,我觉得这个注音更好,把我的锥子尖锤的长长的尖尖的一碰就断了。这些像我们小学削那铅笔似的,想把那铅笔尖削得尖,最后就削得只剩下铅笔头,削尖就断了。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多藏必厚亡,什么叫富不过三代?留给他的钱越多,没有正确的处事的智慧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个东西反而会害了他,留那么多反而会害了他。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炫官炫富,最后会留下无尽的祸殃。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什么叫受国不祥?有灾难有困难,你别跑,你得有这样的意志、这样的能力、这样的胸怀,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吗?没练出这样的意志,遇事情就逃窜了吗?
第四个总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吧?高下相倾。
高下相倾,倾倒的意思。所以不管我们居于什么样的高位,我们知道都要以下为本,还有要善于处下。所以我们做事的时候要谦卑,善于处下,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居上。
现在讲第五个,音声相和。是说这有差别的东西合到一块才能形成一种和谐。就像音和声是不同的,才能形成和谐一样。
各位知道,我们这一辈子进步,从朋友那儿得到的远不如从敌人从对手那得到的多!因为你有对手,有敌人,你经常想他会怎么批评我讽刺我?我得努力地弥补,我得不断地进步。
不同的食材、不同的调料一样,不同的人,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你都允许他发声,形成的最后的统一才是一个真正的和谐,就像音和声一样,音声相和。
最后一个,前后相随。这总没什么好说的了吧?长和短高和下,这又来个前和后,前后相随,有前才有后,有后才有前,谁不知道?两者相比较而存在嘛!不是那么简单。在《道德经》里边,前和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对非常有智慧的概念,什么事情呢?如果我们做事情想要站在前面,领着大家,你必须知道什么东西你得放到后面,你才能把前边这个位置站得住,坐得好。
第六十六章,“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这好理解。我们现在要说的这句话是第三句话,“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这话讲得太好了。你要想站在前边,领着后边这些人做事,你要想成为他们的核心,真正的领导者,大家认可的,你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后面,你才能够居前。“
一个有智慧的有修养的领导者,圣人,做事的原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后其身而身先”。
第二句,“外其身而身存”,越是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才能有更好的存在状态。第三句,“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也一样,好的领导者也一样,懂得做事智慧的人也一样。
可是一个人什么事只关照自己的私心,凡事私字当头,什么好处利益都拼命抢,都抢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人最后能满足自己真正的私心吗?你别看他抢得凶,失去的更多。所以老子说你看这天地和这有智慧的人,不就是因为他们无私吗?
这个事情太玄妙了,“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是在讲前后的这种怎么摆正这个位置的思想与智慧。
[坚持习惯]:
读书+10000步+破所知障+精减+早起
[今日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