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
*很多时候相同的知识,自己学习了很多遍,也记录了很多遍,可就是成不了自己的,听别人讲很懂,自己却表达不出来,怎么办?
*一旦遇到问题就要学习新知识,这让我们掉入了追逐技术效率的全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知识就越多。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圈里打转。
2、策略:
*要跳出老鼠赛道,可能需要换一种学习思路。我们是否可以学习那些能超越具体问题,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实质的知识,让我们学习到的知识能够一打一大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们认知事物规律的能力。
1)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过去学习是花很多时间阅读,记录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加工这些信息。而现在我不仅仅记录让自己受启发的内容,还停下来思考:这个知识和我过去哪些经验相关?我还听过类似的方法吗?
这么做,可能阅读时间会长一些,可是常常会因此惊喜地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到的规律联系,突然把很多知识串联贯通起来。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学习发挥了复利效应:现在读过的书都会为我未来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
2)询问和查找重要结论的原始出处
一种重要的观点或规律:不仅仅要记住结论,还是更进一步做功课--寻找这个结论或规律的原址出处。找到以后,对这个结论的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性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3)构想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和生活里
我们不仅仅是要知道一个方法,更要知道这个方法怎么用。
“知识”的定义--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他就是一个数据或者信息。
只有把知识用在改变你的行动上,才算是真正拥有这个知识的第一步。必须真正主动践行,而不是看完就算了。
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用80%的时间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
以慢为快。高效学习的秘诀就是,花慢功夫在真问题上。最顶尖的高手都是最基本的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学习底层规律,用底层规律来分析表想问题。从而把自身80%的精力放在所需要学习的领域的20%精华中。这也就意味着,学习是要根据自身需求来的。而不是全盘吸收。所以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把每天阅读的时间用在吸收超级个体里适合自我提升的几个关键区域知识中即可。
不论是战隼、成甲、彪悍一只猫、许岑、李忠秋、彭小六还是古典,都有相同的一个共同点:确定目标或领域,用80%的精力学习该领域最精华的知识,然后不断重复、重复,直到成为习惯。
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就类似于用元认知的能量,实现自动、主动的吸收。